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今年,全省各地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百姓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不久前,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的1700栋大棚迎来了大丰收,一亩地就产出香瓜6000多斤,而且都卖出了四块钱一斤的好价格。刚刚收拾完大棚,工人们又种下了新作物。
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的工人王桂华说:“现在正在种二茬的白菜。棚里种的可以早成熟俩星期,早点上市能卖个好价钱。”

两星期的时间差,意味着两到三倍的差价。现在企业可以种植黄瓜、西红柿、豆角等果蔬50多种。

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部门经理李霞:“北方种植的硬果柿子发往南方,特别受欢迎。”
把产品销往全国的还有佳木斯的桦南县,当地大力推动紫苏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达到了10万亩,年产紫苏籽1万多吨。当地的农盛园食品更是让紫苏油、紫苏鸡蛋、紫苏月饼、紫苏蜂蜜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叫响全国。



桦南林业局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强:“上半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现在我们又新进了一台12头的灌装生产线,全天满负荷生产。”

黑龙江幅员辽阔,如何在有效空间中增加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省农科院在科研领域持续发力。经过近十年的试验种植,一种叫做“伊丽莎白”的沙棘品种在农科院的示范基地里结出了金黄的果实。


黑龙江省农科院特种经济与乡村环境研究室主任唐克:“每百克的沙棘含有80至160毫克的维生素C,完全可以应用在医疗和保健品中。”
“十三五”以来,省农科院自育作物品种500多个,黑龙江超过1亿亩耕地上都有他们的科研成果。4000多件科研成果得到转化,转化金额近7亿元。



黑龙江省农科院成果产业处副处长吴宏达:“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平台,也和高校、科研院所、一些龙头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在黑龙江不同的积温区、示范区,建设成果转化的中试示范基地。”

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韩贵清:“树立大食物观,黑龙江资源非常丰富、得天独厚。应该继续研究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如何在中低产田上下功夫,向中低产田要粮食、要产量、要效益、要营养,让我们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能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