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失联多年,其住所竟也变成一片“废墟”。是山穷水尽?还是柳暗花明?看执行法官如何在“废墟”上寻找执行“生机”。
2014年,张某为母亲治病向女友韩某借款10万元。两人结束恋爱关系后,韩某要求张某返还借款,张某向韩某出具了借条,张某母亲李某提供担保。韩某在索要欠款未果后于2016年向大庆市红岗区法院起诉,要求张某、李某偿还欠款。法院判决生效后,张某、李某仍未偿还欠款,韩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李某在安达市有一平房,但李某已离开该平房,下落不明。另一被执行人张某因犯罪被判刑。法院未再查找到二被执行人的其他可供执行财产。但执行法官始终没有放弃,六年来,每当前往安达市办案时都会顺便走访调查被执行人李某下落,寻找执行线索,但一直没有收获。
2022年7月,执行法官发现二被执行人原居住房屋已被拆除,变成了一片“废墟”。据了解,此地要建商品房,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被执行人李某可依法获得拆迁补偿款。这正是案件执行的转机!
执行法官立即前往拆迁补偿主管部门核实情况,确认向被执行人李某发放拆迁补偿款数额。法院依法冻结该补偿款。

8月初,拆迁补偿部门工作人员告知法院,因补偿款被冻结,李某拒绝在补偿协议确认书上签字,导致补偿程序停滞,无法发放补偿款。
根据拆迁时李某留下的住址和联系方式,执行法官找到了久未露面的李某。经过长达4个多小时的释法明理,李某终于同意用补偿款清偿债务。至此,长达六年的难案终于执行完毕。
责任编辑:郭丽颖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