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市文联、市作协、市图书馆联合举办了张伟东长篇小说《风眼》作品研讨会。

《风眼》是绥芬河作家张伟东根据红色特工赵兴东真实事件进行加工、提炼和艺术概括,耗时三年创作完成的一部近30万字的长篇红色历史题材小说。该小说是2019年度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近日由中国言实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风眼》的写作背景是20世纪上半叶中俄边境城市绥芬河。故事围绕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特定的历史事件展开,表现了革命者赵兴东短暂而传奇的战斗人生。小说着重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沦陷,赵九龙之子赵兴东继承父辈遗志,投身革命洪流,淬炼成我党情报战线上的一名铁血特工。他以铁路电务段工人身份作为掩护,长期潜伏在日本关东军武装统治下的边城绥芬河,将获取的日寇军事情报,经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党组织。因遭汉奸告密,赵兴东被捕后在日伪监狱壮烈牺牲。
作者张伟东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我党隐蔽战线上的情报员坚守崇高理想和革命信仰、至死不渝,用生命和热血铺就一条红色通道的高尚品格,谱写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铁血传奇。
整部小说布局谋篇精炼,故事框架构建有序,事件层层深入,叙述环环相扣,情节引人入胜,细节鲜活充盈,行文逻辑慎密,是一部悬疑、谍战、战争性质皆有,内容起伏跌宕、摇曳多姿的传奇之作。
市文联、市作协、市图书馆负责人和本土作家共计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作者张伟东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与会人员围绕《风眼》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文化和历史价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分享了对这部小说语言、技巧、结构、角色、情节、背景和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对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风眼》的出版,丰富了百年口岸绥芬河的红色历史,是一部叙述性可靠且有血有肉的历史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研究价值。
当天,还举行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经典诵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