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人拉肩扛撑起方舱运输线
2022-11-24 09:14:07 来源:东北网-大庆日报  作者:陈经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核心提示:

  也许在接下给大庆市乘风方舱医院运输物资的重任前,张鸿和3位伙伴赵含军、宋春雷、石磊都想不到,自己的力气竟然这么大,大到最忙时仅仅四个人能给近千人提供物资保障,每天扛的物资有几百箱。

  张鸿卸完货以后脸上都是汗水。

  接个“大活”

  4个人给近千人保供

  今年48岁的张鸿是大庆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原本是天天“鼓捣”各种仪器、盯着屏幕为患者检查身体的医生,现在,他已是第二次支援大庆市乘风方舱医院的“老人儿”了。

  11月18日,记者采访张鸿时,他直言道,支援方舱医院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体力方面的“潜力”这么大,干活时还没感觉有多累,但是,每天从凌晨开忙,夜里回到住处后,才发觉累得不知道哪儿疼了。

  早在8月份疫情发生的时候,张鸿就来支援方舱医院了,从开舱到关舱,他都在。而第二次执行任务,是为了给从绥化市转运到这里的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保供。从11月初,张鸿带着其他3名队员支援方舱医院至今。

  队员里,有大庆市人民医院车队司机赵含军。看他扛起大包“说走就走”的背影,谁也猜不出他今年已经59岁了,即将退休。但他说,在退休前能承担这样重要的任务,光荣且值得!

  大庆市人民医院卫材科的宋春雷,安保科的石磊,都是在辛苦和困难面前从不讲条件的人。

  就是这4个人,承接着最忙时给方舱医院近千人保供的“大活”。

  59岁的赵含军干活不输年轻人。

  石磊在搬运大包物资。

  人拉肩扛

  4个硬汉真拼了

  每天他们清晨5点就要起来,把热乎乎的早餐送到方舱医院外的清洁区,意味着一天忙碌工作的开始。

  每天工作时长都要在10多个小时,送到方舱医院的饭准时准点,而自己吃饭却经常因为有急活儿而“一拖再拖”。

  张鸿是保供组的组长,对于每天运输的物资,他心里最有数。从卫生纸、拖鞋、洗脸盆等生活用品,到一日三餐和药物,包括医护人员所需的防疫物资,都经过他们几个人之手。

  别看只有4个人,人人都是“实力干将”。

  每天运送上千件物资,数吨重,数得清的是物资的数目,数不清的是他们防护服里的汗水。

  送货的大货车只能开到卡口处,司机不能下车,全靠他们人拉肩扛,卸车、搬运。物资先卸到距离方舱医院至少3公里的一块空地上,他们核对好数目,把物资装到电动车上,开着电动车运到方舱医院门口,再回去。如此往复,直到全部运送完毕。

  宋春雷在搬运物资。

  不问归期

  他们说“坚持就是胜利”

  他们每天的物资保供,上下午各一次,这个四人组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之前疫情时,最多的时候,张鸿需要一天送餐2000多份。直到有了专门的送餐员,工作量才稍有缓解。

  有几次是集中接货,有时候一天晚上就到了三四车物资,他们也是拼了,最晚的一次干完活已经近23点了。

  张鸿说,有时夜里接收转运人员,他们的物资也必须第一时间跟上,因为要保证必需品马上就能送到。每天的中药量在1600袋左右,也是他们负责送过去。

  除了要干搬运物资的体力活,张鸿还负责“文职”。方舱医院内的水电安全问题,也是他负责。出了问题,他要立即联系物业相关人员前去维修处理。各种工作的沟通、协调也是张鸿的职责所在,医院放射科里的工作也时常需要他处理,疫情期间,他真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陀螺”。

  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会换岗,而张鸿一直都在。大家说,他像一枚“定海神针”,有他在,就很放心。张鸿说,自己以前就支援过方舱医院,第一次是自己主动请缨去支援的,这一次是单位想到他最熟悉情况,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有一种担当叫扛起责任不问归期。他们说:“我们哥几个会坚持到胜利的那天,有我们在,一定保障好方舱医院的运转!”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