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日讯(记者 刘嘉)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哈尔滨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供给、注入发展活力。
哈尔滨市聚焦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促进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更顺畅。积极推进交易平台建设,规范产权交易,将农村集体资源发包、项目招标采购和较大数额资产处置等,全部纳入交易市场公开交易。2022年,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额达到2.53亿元,较上年增加1.44亿元,增幅132%。同时,哈尔滨市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多样化。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通过资产租赁、资源开发、投资入股、兴办产业等形式,促进集体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建立“清化收”长效机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预计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10%。
近年来,哈尔滨市坚持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2022年全市家庭农场总数达15万个,其中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541个。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奖励扶持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累计扶持农民合作社138家,发放奖补资金559万元。通过盘活存量、提升增量,促进合作社转型规范发展,累计创建省级示范社125个。大力开展农作物耕、种、防、收全程托管,引导服务主体与小农户对接签订托管服务合同。2022年,推行全程托管588.05万亩,完成计划的130.7%,延寿县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哈尔滨市通过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稳步推进阿城区省级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4个屯,为下一步全面推开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开展第二轮承包地到期延包试点,方正县会发镇和平村国家级试点获得批复,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兰县达连河镇长兴村经济合作社等四个村承担省级试点任务,占全省1/4。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摸清承包地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