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走基层 看备耕”系列报道⑥ 科技特派员送“技”下乡
2023-03-27 07:53: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周贺 樊兴冬 薛萌 唐海兵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3月27日讯 春风送暖,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备耕画卷,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这幅图里,有选种子买化肥风尘仆仆的农民,也有忙着检修器械衣服被蹭得黑亮的维修师傅,还有一些忙着为农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科技特派员。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3月21日,全省参加普及型培训的农民已达95.64万人次。

  “这次参加县里组织的粮食作物提质增效培训班,收获特别大。”桦川县横头山镇葡萄沟村玉米种植户刘刚说。

  此次培训,科技特派员们为农户进行了农作物病虫害治理及农作物植保培训,成了农民们的“家庭教师”。

  桦川县农技推广中心玉米和大豆植保专家陶秀华说:“讲课前,我们对这里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讲课过程中,我们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

  “我们每位技术员要发展5户科技示范户,为有科技需求的种植户进行面对面指导,切实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难题,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包扶关系,为粮食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桦川县农技推广中心农作物病虫害治理专家李秀华说。

  一上午的培训转瞬即逝,课程结束后,种植户们主动将老师“留堂”。

  “大家要想种植优质米品种,就要控肥减氮。因为大米中的粗蛋白含量越高食味值越差,建议每亩施入纯氮控制在16斤……”

  在肇源县肇源镇四方山村,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专家李坤的水稻种植培训课吸引了无数种植户。

  从高食味值水稻品种的特性,到水稻育苗关键技术,再到水稻氮肥减施配施微生物菌肥生产技术,李坤耐心地为种植户们讲解着。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我们轻松地学习到新种植技术和新品种,相信今年一定会有好收成。”村民李沛占对今年的收成信心十足。

  省农科院科技推广处处长马冬君介绍,自2月起,省农科院派出500余名科技特派员以专家团形式下沉一线,开展科技助农服务。

  马冬君说:“我们邀请全省28个县域的211位一线种植户、合作社社员及基层农技人员,就品种选择、农业机械、棚室蔬菜、农牧循环、畜牧养殖等问题进行培训。”

  哈尔滨市木兰县利北村,忙了一上午的王原从育苗大棚走出来,一边吃午饭一边点开手机里的“水稻育苗”课。

  “这是哈尔滨市农科院的‘科技助农网络课堂’,过去遇到难题都靠自己摸索,现在有了网课,想听什么一搜就行,专家指导我们科学种地,省时省力心里有底。”王原说。

  哈尔滨市农科院农业教育分院副院长王炜介绍,自2021年开办助农网络课以来,推出了涵盖农业政策、作物种植、畜牧和水产养殖等13类课程,推广了百余项农业技术,覆盖120个品种,精心制作的图文课、视频课、直播课达500余节。

  “网络课堂能否被接受‘接地气’是关键。”王炜说,为了让网课“落地”,他们采用调查问卷、实践教学反馈信息、农民座谈等方法,提升课程针对性,高效回应农民期盼。

  “考虑到学员大部分是农民,为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果,网络课内容以实操为主、理论为辅,我们特别邀请了农民中的‘土专家’参与录制,将他们的‘心得’和‘绝学’分享给广大农民。”王炜说。

  网上学习的效果怎么样?哈尔滨市双城区单城镇政久村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陈刚是见证者之一。

  “我在网课上学到了许多实用技术,提高了水稻种植本领,在老师们组织的培训微信群,种植户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让我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陈刚说,现在合作社已从原来的300多平方米的厂房拓展成7800平方米的规模化基地了。

责任编辑: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