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央媒看龙江丨黑土地上的“黑科技”
2023-04-29 07:50:5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谷雨一过,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东北地区已经从南往北开始春耕。春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础。今年,黑龙江、吉林都启动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重点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四良一智”建设,促生产提产能,力争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那么,今年东北的春耕有什么新的变化?在春耕中出现了哪些农业高科技?我们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

  这几天,谷雨节气刚过,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的农业合作社就开始播种玉米了。这是今年全县最早播种玉米的合作社,县里负责人也赶来帮忙协调。这家合作社今年选种的是一款新的早熟玉米品种,播种时间也比其他的品种要提前十天左右。别看只提前十天,但气温和地温也会低好几摄氏度。那么,在这样的低温条件下,种子能不能抗冻,出苗率能不能保证呢?别担心,现在农户们有了新的秘密武器。

  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田源富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茹彬:主要是包衣,这个包衣特别厉害,种植当中疾病少,就是说在这个春天播早的时候可以抗低温。

  种子表面包裹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叫包衣,是一种化学合成的专业种衣剂,能够起到保护种子、抗寒抗病的作用。这在气候严寒、气温偏低的北方地区对春耕播种非常管用。

  种子包衣是一项促进农业增产丰收的高新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等多种成分按一定比例均匀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药膜,不仅能让种子防病抗寒,还能给种子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

  以前,这项技术还不够成熟,没有推广普及,种子在播种后,常常因虫害、不耐寒等情况,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科研工作不断进步,这项种子包衣技术也逐渐成熟和完善。当地相关部门在进行调研和试验后,也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对这项技术进行推广普及。

  在黑龙江,这种用上包衣的种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很多农户都选择购买这种种子,以提高播种成活率。

  每一项种子培育和养护技术的发展进步,都凝聚了科研人员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这个看似简单的种子包衣,其背后也大有学问。

  粮食作物的种子品种有很多,研究人员要针对每个品种的特性,进行专业而复杂的分析,为它量身定做一个适合的包衣方案。而同一个种子品种,也还要根据它实际种植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更精细的分析,制定出最匹配的包衣配方。之后,再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良、调整,最终才能为这个种子确定一款属于它自己的包衣。可以说,要经历无数次尝试和失败,才能取得突破和进步。

  在黑龙江哈尔滨市的一家种子研发生产企业,技术人员正在试验田里进行一种玉米包衣的播种试验。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农艺技术实验室主任鲁巍:我们每年大概会做千余份不同处理种衣剂的包衣方案,根据品种特性、种植区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定专属的包衣配方,这样的话针对性更好,也会达到更经济、更节约、更有效的方式。

  为了让种子包衣技术更好发挥效应,应用于春耕生产,黑龙江省从去年开始每年拿出上千万资金,对大豆等作物种植面积大、病害严重的一些地区,给予农户购买种衣剂补贴等优惠政策,以促进技术推广、提高春耕播种质量。

  现在,用上种子包衣技术的农户们可以选择很多以前不敢种、担心不耐寒不抗病的早熟品种。能早播种、早收割,种的粮食和作物就能抢占商机,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一些有大型机械的合作社还可以利用时间差,用腾出来的农机给其他农户播种,增加一项收入。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好种子带来好收成。近年来,为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各地都在整合资源,加大对良种培育和养护的科研工作,把好种子牢牢攥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