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8日讯(记者 许诺)5月18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承办的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黑龙江主会场活动举行。

黑龙江省博物馆两个馆区首次联动,线上、线下7个大项展览、展示、展演活动精彩纷呈。当天,“黑龙江博物馆之旅”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一平台以手绘数字地图的形式,链接全省各级博物馆,汇集了省内218家博物馆的展讯信息和100个VR全景,实现了全省博物馆资源的一站式浏览和查询,为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活力,向全国展示了大美龙江文博风采,扩大了龙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黑龙江省博物馆主题展览“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玉见南山——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文物展”揭幕。黑龙江省博物馆原创基本陈列“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分为“移民定居——中国人的生活”“建路兴业——铁路修建与科学方兴”“国际都市——多元文化交融荟萃”三个部分,展出文物1382件。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打造专题展览“玉见南山——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文物展”分为“山不在高有玉则灵”“玉出南山泽被四方”“采捕渔猎繁衍生息”三个部分,展出文物245件。

在活动现场的数字化成果展示区,“人在画中游”、定格动画、纱幔投影、裸眼3D动画等集中呈现了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保护成果。科技的加持让藏于库房的文物以更加多元、立体、鲜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观众在欣赏文物动画作品之余,感受文物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在省民族博物馆分会场,开展了传统礼仪文化展演活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观众沉浸式观摩6项传统文化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重头戏之一,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室外广场区域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为广大文物收藏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满足收藏爱好者对文物知识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半天时间,共为73名观众鉴定瓷器、玉器、字画、钱币、铜器、杂项、古生物化石等近200件藏品,包括一万多年前的马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