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立足于预防、调解、法治、基层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按照“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总思路积极推进“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让大量矛盾纠纷化在源头、解在诉前、消在萌芽,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实现法结与心结双解,邀请黑龙江法院各中级、基层法院院长谈一谈他眼中的诉源治理。

齐齐哈尔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朱卫国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近三年来,齐齐哈尔两级法院主动融入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专业优势,培育、引导、支持、规范各类调解力量稳健发展,积极构建“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前端、末端共同发力,立足职能“治已病”,能动司法“治未病”,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实质性化解。2023年上半年,齐齐哈尔两级法院一审民事收案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0.6 %,诉源治理工作成效初显。
汇聚法治资源
诉前调解挺在前
主动融入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推动市委政法委出台《关于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大调解工作各有关部门责任清单》,为法官走出法院参与社会调解和邀请调解员进入法院奠定了制度基础。为进一步构建法治化解纷体系,健全各行业、各类别的诉调对接机制,齐齐哈尔中院与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局等十二家“总对总”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辖区各基层法院与社区街道、仲裁委、工商联等76家单位、组织签订了诉调对接协议,邀请调解员64人入驻人民法院、人民法庭成立诉前调解工作室。截至今年7月,全市两级法院共委托委派调解案件5615件,调解成功3511件,调解成功率62.5%,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的目标。
多元调解+司法确认
集约化解纷提质效
将诉前委派调解与司法确认程序相结合,开通“零成本”矛盾纠纷化解新渠道,推进实现一个纠纷一次性化解。两级法院均在诉讼服务中心显著位置,统一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全面宣传介绍诉前调解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当事人主动选择线上线下多种非诉调解方式,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后,主动告知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司法确认的方式,将协议内容赋予法律效力,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一方不履行协议内容而再次进入诉讼程序。截至今年7月,全市两级法院已受理司法确认案件1039件。
聚焦基层网格
线上线下智慧解纷全覆盖
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主动纳入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聚焦基层网格,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零距离。一方面,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通过宣传调解平台智能咨询、法律法规查询、在线评估等功能,让更多人民群众使用调解平台,实现足不出户、线上解纷。另一方面,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全市两级法院法官已全部“进村屯、进社区、进网格”,协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调解员提供法律指导;同时,发挥人民法庭在“四所一庭一中心”的协调联动作用,持续推动“无讼村屯”、“无讼社区”创建工作,使更多的矛盾纠纷在老百姓家门口化解。
融合地方特色
创建诉源治理“一院一品”
以“三争”晋先为总抓手,鼓励辖区法院借鉴并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工作中突出地域优势,创建诉源治理工作品牌。甘南县法院以“无讼示范村”为支点,搭建起与乡镇政府合力协作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共同体,通过设立驻村工作室,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现已挂牌“无讼示范村”7个、“无讼示范社区”1个。2023年上半年,该院受理各类案件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23.28%。建华区法院邀请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入驻法院参与诉前调解,同时与公安分局、卫健委、教育局等部门开展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行业调解,年均调解案件300余件。碾子山区法院联合区司法局成立驻院“山城法治集中调处中心”,2020年6月成立至今,共调处矛盾纠纷1403件,调解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龙江县法院以“法院+司法”、“法院+妇联”、“法院+云端”、“法院+网格”、“法院+乡村”等方式,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2020年以来,该院通过诉前调解、法官进网格等方式共计诉前化解各类纠纷5785件,民事一审收案数从2020年的4185件下降至2022年的3630件,一批矛盾纠纷被解决在诉前、化解在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