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立足于预防、调解、法治、基层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按照“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总思路积极推进“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让大量矛盾纠纷化在源头、解在诉前、消在萌芽,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实现法结与心结双解,邀请黑龙江法院各中级、基层法院院长谈一谈他眼中的诉源治理。

绥化中院党组书记、院长 程显波
绥化中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践行省法院“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要求,做深做实新时代能动司法,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着力构建源头预防、非诉化解、诉讼断后的全链条闭环式诉源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法院民事、行政一审收案26567件,同比下降24.50%,诉源治理成效初显。
搭建“一个平台”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联治
依托全市11家诉调对接中心,全力打造市委政法委牵头主办,法院承办,公、检、司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各调解组织协调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法院主导型解纷机制向社会治理大格局转型。构建涵盖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157个调解组织参加的调解网络,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律师等258人组成的特邀调解员队伍参与多元化解,有力推动矛盾调处主体向社会多元主体拓展。市委政法委牵头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绥化市诉调对接中心诉调对接实施细则》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并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为多元解纷机制强力推进、规范运行提供重要支撑。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工作机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依托“三大板块”
推进基层组织互动自治
扎根基层,织密解纷网格。以54个人民法庭为触角,对接乡镇党委政府、民调组织,打造驻村工作室342个、法官联络点257个、法庭基层治理单位72个、诉讼服务站26个、巡回调解站9个,建立以人民法庭、乡司法所、村调委会、屯调解员为主体的“四级调解”网络,以“法庭+村委会”“法官+人民调解员”模式调处矛盾纠纷。坚持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延伸,398名法官包联1256个村屯、288个社区,全面对接基层治理组织,“一村(社区)一法官”“四室”已实现基层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法院诉前成功化解纠纷32073件,调解成功率93.63%。
融合科技,优化智能解纷。强力推动“智慧法院”建设,持续将线下服务功能向线上系统集成,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12368诉讼服务等平台,形成一站式、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闭环。全面推广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外链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解纷资源,对内应用于分流、调解、确认、诉调对接全过程。加强与侨务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对总”诉调对接工作,建立类型化纠纷在线解纷模式。今年以来,12368热线解答来电咨询19335人次,音视频调解30242件,网上立案26410件,线上庭审2198件,电子送达27511件。
专业引领,打造法治阵地。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广泛开展法官下基层、进社区、走企业活动,提前预判、及时评估,防范重大风险,建立法官与村干部、社区干部、网格员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深入街道社区、走进田间地头,法官就地开展普法宣讲,通过案例分析、法规学习、咨询调解等方式为群众答疑解惑、调处矛盾,共走访企业134家,收集意见建议115条,有效回应群众诉求。做实司法建议工作,向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发出司法建议50份,促进将问题化解于无形、将纠纷在前端妥善解决。
聚焦“三点发力”
拓宽解纷渠道良法善治
做大做强“老品牌”。坚持以品牌创建为牵引,打造肇东“1+2+N”、安达“四元四调一支撑”、庆安“四联九建”等10个工作模式,辖区法院形成“一院一品”工作格局。如庆安法院“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总结出“热案冷处、换位思考、情法交融、亲友疏导、循循善诱、案例引导”为内容的“李氏调解六法”,工作室成立以来,共调解案件7983件,成功率96%,已成为诉源治理的靓丽名片。调解经验做法的微视频入选全国法院“第八届金法槌奖”。
做优调处“减震器”。依托诉调对接中心,开设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室、金融纠纷调解室等类型化调解工作室,设置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室,引入仲裁工作站,为群众提供多元化解纷服务。开设10个退休法官工作室,运用“受理+委派”方法化解矛盾纠纷。北林法院与交警队联合打造“诉前调解+诉前鉴定”一体化道交纠纷调处新模式。
跑出解纷“加速度”。全市法院组建速裁团队49个,集中审理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案件,推行要素式审判和示范裁判,实现简案快审。进一步明确速裁快审、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适用标准,建立繁简案件双向流转制度,严格管控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审理期限及流转程序。截至目前,一审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17.03天,同比减少6.63天,审判质效不断提升。
推进“四源治理”
推动审判质效齐力共治
加强诉源治理。建立调解前置程序,针对家事、劳动争议、数额较小的民间借贷等适宜调解的民商事纠纷,当事人同意即先委派给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调解不成,再启动立案程序。强化诉前辅导机制,提供多元化纠纷解决指南,引导当事人选择最适宜的方式解决。
加强案源治理。认真落实“一个纠纷一个案件”理念,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测算各项指标运行情况。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强化“四类案件”监管,落实院庭长阅核机制,健全完善审判权责清单。开展“千案大评查”,采取提级评查、交叉互评等方式,建立评查案件台账。开展瑕疵案件讲评6次,精品案件讲评8次。评选“办案标兵”“调解能手”30人。
加强执源治理。牢固树立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综合运用“活封”、涉企长期履行等措施,努力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开展“雷霆2023”专项执行行动,移送拒执案件线索18件,与市工商联联合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10期。绥棱法院《瞄准四个关键点跑出执行加速度》工作经验被《人民法院报》刊登。
加强访源治理。建立随案评估制度,落实“有信必复”,明确各部门职责划分,强化领导包联责任,推进隐患早预警、风险早评估和矛盾早化解机制,推动涉诉信访实质性化解。畅通网上信访渠道,接收“大法官留言”“院长信箱”“民意直通车”及其他途径信访件134件,回复率100%。
新时代新征程,绥化法院要抓实“公正与效率”,能动履职,做实做优诉源治理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奋力书写新时代司法为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