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
都出自铁人王进喜
他用一生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
今天我们回顾他的话语
一同感悟这位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

大庆石油会战中职工用铁锹当大勺。(受访单位供图)
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4万多会战职工没有住房,只能住在马厩地窨子里,有的甚至露宿荒原。

宿冰卧雪来会战。(受访单位供图)
会战职工白天劳动生产,晚上和空余时间就集中起来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这就是大庆油田著名的“两论”起家。通过学习,王进喜悟出道理,他响亮地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1960年4月,1205队往第二口井搬迁时,王进喜被滚堆的钻杆砸伤了右腿,探区领导派人强行先后两次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可他两次都跑回了井场。他说:“这里是高压区,容易井喷,我坐着看你们干,也觉得放心呐!”第二天就又拄着拐杖在井场上指挥打井,他带伤参加了万人誓师大会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

王进喜在万人誓师大会上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 (受访单位供图)
王进喜在大庆油田打的第二口井突然发生井喷,如果不及时制止,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王进喜在大庆油田打的第二口井突然发生井喷。(受访单位供图)
为了压井,王进喜带头跳入水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这一跃定格历史的瞬间。

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受访单位供图)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这是王进喜和他的队友们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喊的号子,后来在油田广为流传。

王进喜喊着激昂的号子,5吨多重的绞车被拉上2米多高的钻台。(受访单位供图)
“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在油田里一直传颂着铁人“搬山识字”的故事,王进喜文化水平不高,到大庆油田工作后还要参加扫盲班,但他做事有毅力也有方法,他喜欢听秦腔,看唱本识字学文化成了他的一大爱好。

王进喜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当上生产二大队大队长,王进喜到各钻井队检查总要带上笔记本,尽可能把每口井的情况记详细并采用“图文并茂”的书写,比如李巨任的“巨”不会写就画一把“锯子”,能不能研究研究“研究”不会写,就画两个小人讲话旁边标注“言九”。到1966年时,王进喜已经可以完成复杂打井工艺的记述。

1961年,铁人王进喜笔记手稿。新华社记者 何山 摄
铁人一生都在不断创新,早在玉门时,他就试验成功了“整拖搬家”运输钻机的方法。

王进喜早在玉门时就创造了“整拖搬家”新工艺。(受访单位供图)
为了提高钻井质量和钻井速度,铁人还和工人一起研究钻头,工人们称他为“钻头迷”。

王进喜向新工人讲授钻井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受访单位供图)
“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铁人的“名句”还有很多,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观众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2021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3年,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36%;2023年,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举行纪念活动。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今日之盛景如你所愿,铁人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