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来看“大食物观”里的产业升级
2023-10-17 09:10:00 来源:东北网-龙视新闻联播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随着黑龙江省秋粮收获接近尾声。为了让每一粒粮食都能够颗粒归仓、高效利用,各地在精准收割的同时,还通过精深加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让每粒粮食都变得更有价值。

  秋收还在进行,黑龙江省各地的粮食深加工企业已经开足马力,火热生产。在全国自有大豆种植基地面积最大的加工企业——九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最新上线的亚洲首条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生产线,正在让一粒粒大豆实现完美蝶变。

  九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宁春宇:这条生产线是今年主推的大豆粉末磷脂生产线,大豆粉末磷脂主要是应用于心脑血管的保护,应用量非常大,所以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通过这条生产线价值的转换,大豆的价值大概增加了4到6倍。

  向植物“要蛋白”,种豆不止得豆。九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加工转化全省大豆总量百分之十的“硬核实力”。每一颗豆粒,除了身上的灰尘和水分,其余部分都可以在这里被彻底吃干榨净,加工成食用磷脂、食用豆粉等上百种精深加工产品。作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智慧大脑”,研发中心每年都和江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升级加工技术,延长加工链条。

  九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罗淑年:现在主要研发的是功能性食用油,比如说倾向于减肥清脂方面的功能性食用油。通过这一系列的研发,能够提高我们大豆系列产品的高质量利用。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总经理王福:明年将扩产一百万吨,后年再扩产一百万吨。实现加工龙江大豆总量的三分之一的达产能力。实现“龙头+基地”“龙头+消费者”,实现大豆上下游全产业链的贯通。

  践行“大食物观”,意味着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出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一粒粒稻米、大豆、玉米等不再只作为主粮存在,而是靠着“七十二变”,被端上百姓的餐桌。在黑龙江十六膳食品有限公司,十几种杂粮经过预处理,摇身一变成为营养均衡的各类产品。七年前,企业负责人李福生返乡创业,建成4000多亩杂粮种植基地,并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力攻关,实现小杂粮的华丽转身。

  黑龙江十六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福生:主要解决了加工制作杂粮时间长、口感和味道不是很好以及杂粮产品有添加剂的几个难题。我们经过了上万次的试验,将好多的粮食谷物进行一个预先加工熟化处理,达到跟大米同煮同熟的效果。

  针对不同人群,企业开发出19款系列产品,目前销售网络已扩展到全国20多个地区。

  发展大产业,才有大食物。黑龙江省提出将积极强化科技研发,拓宽发展空间,让每一粒粮食都能实现转化增值。

  黑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产业发展处处长丁瑶:发展粮食加工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环节。我们将认真对接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口粮适度加工,减少加工环节粮食损耗和营养流失,推动我省粮食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