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搜 索
二十连丰的密码丨在种子这块“农业芯片”上下功夫
2023-12-10 07:44:55 来源:东北网-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作为全国产粮的“排头兵”,黑龙江省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持续提升粮食产能。系列报道《二十连丰的密码》,一起来看黑龙江在种子这块“农业芯片”上下功夫,让好种育出更多优质龙江粮。

  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新型智能温室正无差别模拟海南省气候条件,加速培育水稻新品种。副院长聂守军是高产水稻品种“绥粳18”的育成人,最近忙着为南北方水稻杂交授粉。

  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说:“黑龙江的第一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授粉还差十天半个月呢,如果是南方的品种差得更多,这样我就可以错期种植,随时去播种,加速育种进程。”

  在传统育种的同时,省农科院绥化分院还通过海量筛选锁定目标,提高育种效率。

  省农科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科员常汇琳说:“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培养出这些小苗,可能就这一株有我们想要的目标性状,我们就留下了,表现不好的就直接淘汰了。”

  省农科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所长高适伟说:“今年审定了16个水稻新品种,通过我们的试验试繁,这些品种秋季平均测产每亩产量接近600公斤。截至目前,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接近1100万亩。”

  今年,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闫平团队培育的耐盐碱水稻“松粳60”,在PH值8.7的盐碱地上获得每亩524.3公斤的产量。最近,团队利用新型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一份水稻取样中发现了22个全新耐盐碱基因,这些基因将为接下来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继续提升产量奠定了基础。

  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闫平说:“通过电脑演示,你看红线里面有小标记的就是耐盐碱的品种,通过分子标记选择,我们就很容易把130份材料中,哪个耐盐碱哪个不耐盐碱,马上筛选出来了。”

  水稻丰产的同时,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也通过大豆的科学育种破解了丰收密码。大豆研究院院长胡喜平正带领团队对大豆进行考种。

  北大荒垦丰种业大豆研究院院长胡喜平说:“今年创造全国高产纪录的就是我手里拿的这个大豆‘龙垦324’,取得了467.42公斤每亩的高产纪录。”

  与普通大豆相比,“龙垦324”明显高出“一头”,秆壮、豆荚数量多,大豆高产的密码在它身上得以充分体现。为了让好种育出好苗,垦丰种业今年新引进了国内唯一一台温度梯度发芽床,在仅两平方米的空间里模拟出10个温度带,可精准剔除在低温逆境下出苗不好的种子包衣配方,从而让产量提高10%左右。同时还在国内首创了商业化流水线育种机制,设立资源研究、品种选育、分子辅助、基因技术等专业团队。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辉说:“商业化育种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建立起了整个的信息系统,把育种变成了一门工程,相当于工业化的育种流程,能做到数据的共享,避免一些重复工作。”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眼下,黑龙江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着力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寒带作物及大豆等3个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开展了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和优异基因的挖掘,建立生物育种平台,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应用。

  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刘晓兵说:“全力推进19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我省种业自主创新和良种供应能力。今年我省审定推广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493个,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了全覆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良种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王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