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搜 索
事关粮食生产,你永远可以相信黑龙江!
2023-12-16 08:19:16 来源:东北网-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2023年

黑龙江战胜洪涝灾害

获得历史第二高的粮食总产量

实现“二十连丰”

力保“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今年汛期,黑龙江省共有103个县(市、区)遭受洪涝灾害,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五常、尚志、双城等粮食主产区部分农田成了一片汪洋。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灾害面前,黑龙江农业能不能挺住?

  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基地种植部经理黄昌明回想起8月份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地里的水都乌泱乌泱的。在这个关键时刻,省里搞了‘一喷多促’,派来无人机,给我们免费喷施一些促早熟、病虫害的混合液。喷上以后,我们的水稻蹭蹭地长,非常地好。”

  黑龙江快速组织9个受灾重点县市区指导组和5个病虫害防控指导组深入灾区,紧急调用排灌机械设备,不到一周排干了田间积水。全国最大的植保无人飞机群紧锣密鼓开展“一喷多促”作业,为7270万亩农田“防病健身”。省市县乡各级农业专家蹲点一线“一对一”开展技术指导,努力实现以丰补歉。

  提高单产,才能保证总产。肇东市鑫伯利农机专业合作社“水肥一体化”设备以“少食多餐”的方式,让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吸收到精量全素营养。今年依靠省里推广的这项新技术,合作社玉米亩产刷新了历史记录,达到了2053斤。

  夺丰收,更要抓好两个要害——耕地和种子。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以地适种、以种适地,向盐碱地挖潜能,一大批盐碱地变成“米粮川”。在安达市先源乡,PH值9.0的盐碱地上,第一次实现了水稻亩产1017斤。而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凭借龙江良种“龙粳31”,当地的水稻高产示范样板田更创造了亩产突破1600斤的农垦全国纪录。

  要实现粮食产量增长,还需要将地交给善于种地的人。今年,黑龙江实行农业生产托管整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超过4300万亩,位列全国第一位。通过社会化服务,很多小农户搭上了“现代农业快车”,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钟钰表示,在多年的粮食生产过程中,黑龙江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粮食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在高寒地区创造了大面积粮食稳产增产的奇迹,抵消了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向世人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大灾之年黑龙江获得丰收,意义非常深远,表明了黑龙江粮食生产基础更加牢固,也再一次显示,黑龙江有能力当好国家粮食安全最重的“压舱石”!

责任编辑:王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