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尔滨,有人爱你的光环,有人懂你的深沉
2024-01-05 08:04:00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尔滨火了,终于火了!

  可是,如果咱只是凑热闹把哈尔滨当“网红”,那真可惜了。哈尔滨是什么?是万人捧起的2024年第一个“顶流”,是为了“小土豆”背刺了整个东北的“讨好型城市”,还是车票机票上的下一站?这些,远不足以诠释哈尔滨。

  相信我,看完哈尔滨的种种,你会比此刻更懂他的盛情,也会比此刻更懂他的深沉。

  哈尔滨到底是什么?

  愿你终有一天读懂他

  01

  哈尔滨,是一种“终于被看见”的快慰。

  当许多城市借助时代机遇,站在了舞台“C位”,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却落了下风,有人说,“表现欠佳的经济指标让他淹没在东北整体的叙事框架中”,有人说,“流失的人口让他失了朝气成了一个想逃离的地方”,而他,依旧挣扎着耕耘着守候着在你的身后。

  当哈尔滨的好终于被看到,当看到他恨不得掏出全部家底招待你的盛情,这几天最破防的就是这样的评论留言:

  哈尔滨的艰辛有人心疼着,哈尔滨的火有人欣慰着,哈尔滨的未来有人祝福着,一瞬间就明白了,之所以说“我们这个民族有希望、这个国家有力量”,还在于人与人之间、城与城之间那份从未失却的扶助与温良。

  02

  哈尔滨,是一种把人“整不会了”的实诚。

  他实诚到,当遭遇“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时,他“全额退票”“真诚致歉”“连夜整改”的处理方式,令不少网友直呼“头一次见景区被游客宰了”,为景区抱不平。

  他实诚到,掏心掏肺,可以为了“南方小土豆”给豆腐脑加糖那种,可以把鄂伦春族请出山来待客那种,可以让东北大哥细声细气用“夹子音”说“公主请下车”那种。这也是本地人看到尔滨“哈不出来”,管他叫“尔滨”的原因,实在是太宠了!

  还有那份新年感谢信,他说,“这个冬天,您的传扬,把很多龙江人都整不会了,让我们感动泪目……”这还没完,他又实诚地推荐起龙江其他好地方。

  我们见过太多套路,当实诚的哈尔滨带着真诚向我们敞开怀抱,怎么会不被打动呢?

  03

  哈尔滨,是一种有味道的冷。

  许多人,对哈尔滨的初印象就是冷。夏季平均气温不过22℃,冬季长达5个月,一年中平均气温低于0℃的天数长达130多天,冷就是哈尔滨的常态。

  所有离家的孩子,在重新踏上哈尔滨时,都会深吸一口气,因为在东北,冷是有味道的,是甜丝丝的,冷冽的,一秒就能唤回儿时记忆的。

  △图丨哈尔滨文旅

  04

  哈尔滨,是一种永远不会缺席的雪。

  理解哈尔滨,雪是开门的钥匙。那么雪,对于哈尔滨意味着什么呢?

  曾看到过一种很浪漫的说法,“东北人的血里该有一半是这纷纷扬扬的雪”。小时在雪里打滚的人,后来在雪里白了头。雪把人下老了,人却眼见着雪越下越新,雪,已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于雪,长于雪,最后在时间长河里输给雪,那也是一种幸福。

  因为一个人的记忆,永远有一方雪白守护着,而年复一年,都有一场覆盖一切烦恼的新雪,可以翘首企盼着。

  05

  哈尔滨,是一种极寒不改的乐天。

  你说冷吧,他们有着与生活打成一片的热络,有着一靠近就很温暖的热忱,他们不会让你的话掉在地上,“不懂的事就开口问,不好意思找陌生人问,就自言自语地问,90%会有路人帮你。”

  你说雪吧,他们堆起雪人,就堆一个最大的,让哈尔滨的冬日更容易一见倾心。

  你说冰吧,他们从松花江上采下冰,用五光十色巧夺天工的冰雕,为你砌了一个城堡,造了一个不会融化的梦。

  在这严寒中,我们反而更清晰地看到:哈尔滨那未被凛冽挫去半分的灵气与神气。

  哈尔滨人的性格,也如这冰雪一般,有着令人稀罕的敞亮,是怎样便怎样,直来直去不拧巴。

  06

  哈尔滨,是一种字正腔圆的口音。

  哈尔滨,普通话最标准的城市之一。与当地人接触,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他们讲话清晰、明亮,不仅语音好听,而且表达标准。连一些外国人都肯定,哈尔滨话好听,地道,没有声音奇怪的语调。

  大约也正是这个原因,哈尔滨为全国各地的电台电视、文学艺术组织培育和输送了大量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学者认为,清代末期,随着东北北部的开禁放垦,操着辽东方言的山东人和操着辽西方言的河北人开始向哈尔滨地区迁徙。由此,辽东方言、辽西方言、土著方言一起在哈尔滨地区互动,经过几代人的融合,最终形成了十分近似于普通话的“哈尔滨话”。

  来哈尔滨,根本不用惧怕方言,只需操着普通话接受东北话的魔性洗礼即可。

  07

  哈尔滨,是一种不会落幕的圆舞曲。

  到底什么样的BGM,才配得上这座城?

  是时兴的多情的《下雪哈尔滨》,是悠扬的民族的《乌苏里船歌》,还是异域的经典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都是,却不足以唱尽他的多姿多趣。

  他叫“冰城夏都”,你可知道他还叫“音乐之城”?作为中国最早接触欧洲古典音乐的城市,音乐流淌在这座城的大街小巷,2010年,联合国授予哈尔滨“音乐之城”的称号(与维也纳齐名的那种),哈尔滨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在“音乐之城”,或听一场新春交响音乐会,或观一场纯正的芭蕾舞晚会,或赏一场俄语原版音乐剧,当夜色四起,你走出古老的剧院时,余音依旧袅袅,路灯恰恰映雪,而你拍拍身上从天而降的雪,这画面太美,我不敢想。

  08

  哈尔滨,是一种一眼百年千态的建筑。

  哈尔滨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20世纪20年代,得益于中东铁路,迅速成为东北重要的交通、流通中心,先后有20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与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商贸联系,一度是闻名中外的国际贸易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这座有容乃大的城市,面积大,心胸大,他是多元文化荟萃、中西文化交融、欧陆风情浓郁的城市,保留了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哥特式等一大批历史建筑,一直烙着浪漫印记,“尔滨”,可能只是他最普通的一个别称,它还有“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万国建筑博物城”这样的美称。

  来到哈尔滨,也就来到了“霍格沃茨”哈尔滨分茨,在哈尔滨火车站,一秒穿越到《哈利·波特》里的9?站台。

  △图丨哈尔滨文旅

  来到哈尔滨,也就来到了《权力的游戏》中的临冬城,你会看到一个气场强大的“北境”。

  △图丨哈尔滨文旅

  来到哈尔滨,在索菲亚教堂前,做一天“俄罗斯在逃公主”,如你所见,这座城市已经为你而“人均夹子音”。

  09

  哈尔滨,是一种哺育了数代人的“天鹅”。

  据史料,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建都。

  关于“哈尔滨”一名的来历就复杂了。

  有说,哈尔滨原是一个小渔村,其名字源于满语“哈尔锦”,是晒网场的意思。《辞海》将哈尔滨解释为“晒渔网的场子”;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将哈尔滨解释为“光荣或荣誉”之义;

  还有一些学者主张“哈尔滨”为女真语“天鹅”,因为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义是“天鹅”。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同,成为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

  无论这来历如何扑朔迷离,它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中外文化,使哈尔滨之名越发迷人。

  10

  哈尔滨,是一种国人矢志不忘的殇。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次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适逢乱世,哈尔滨命途多舛,令人发指的日军在市郊开展“细菌战”和人体实验。

  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和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无数将士血染黑土,先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许多游客来到哈尔滨,还会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悼念遇难同胞。

  而英雄不会被忘记,靖宇街、兆麟街记得他们,尚志市尚在,一曼中学书声琅琅……

  11

  哈尔滨,是一种压不垮的精神内核。

  在这片热土上,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挑战。

  100多年前,“闯关东”的祖辈,留下我们用不完的闯劲。

  80多年前,流亡的东北作家写尽对故土的眷恋:“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70多年前,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我们的老一辈照样翻天覆地,没在怕的。

  是创造了“北大荒”变“北大仓”奇迹的城市,是曾经的“军工厂”,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城市,肩负“共和国长子”重担的哈尔滨,是一种值得感念的建设风潮,更是一种安心臂膀,当我们回头望,才发觉他铺的路就在脚下,他还说:关关难过,关关过。

  12

  哈尔滨,是一种回得去的故土。

  “文学洛神”萧红在抗日期间流亡时,曾写下:

  “家乡多么好呀,土地是宽阔的,粮食是充足的,有顶黄的金子,有顶亮的煤,鸽子在门楼上飞,鸡在柳树下啼着,马群越着原野而来,黄豆像潮水似的在铁道上翻涌。”

  哈尔滨是一呼一吸间的妥帖、心安,还可以是一种故土回潮,谢谢这些天“安利”哈尔滨的热气腾腾的记录,谢谢每一个帮哈尔滨上热搜的转发和讨论,哈尔滨和哈尔滨代表的东北需要热度,这片热土上的每一寸宝藏之地都需要被看到被珍视。

  离家太久的孩子,也该回去看看啦!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