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进黑龙江法院听过各类案件采访过各位当事人
他们笔走风云肩扛“长枪短炮”见证干警履职,讲述法院故事
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他们是黑龙江法院“跑口记者”我们推出“记者说”
看看他们眼中的
黑龙江法院

《双鸭山日报》记者康赫之
双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三争”晋先,以阳光司法促进司法公正,经验和做法多次被新华社客户端和《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刊载。
坚持“1355”工作思路,院庭长办案严把案件质量关。两级法院法官与全市486个社区、村屯融入对接,提供法律咨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诉源治理指标排名列全省法院前列……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双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体现,也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愿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坚守司法为民初心,维护公平正义,作为一名记者,我将做好本职工作,传播法治声音,传递法治力量。
七台河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响
新华社老社长郭超人曾言:“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这同样是法院于我的印象。在我眼里的法院人,他们是手持法槌、身着法袍,捍卫法律尊严的法官,代表着公正如山,践行着司法的公平与正义的光辉形象;是晓之以理、动之于情的法官助理;是双手为矛、键盘为盾的书记员;是彬彬有礼、认真负责的法警。
2023年,我以一名记者的视角记录了七台河法院护航平安七台河建设的法治历程,有幸见证了七台河法院人践行司法为民的不懈奋斗。一年来,我深刻感受到了法院炽热蓬勃的为民初心。我看到了法院为全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作出的努力。加强涉民生、涉基层群众利益等相关案件执行力度,切实解决执行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累累硕果,彰显了法院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记者,新的一年,我将继续与法院同行,用话筒和镜头,诠释好法院故事,传递好法院声音,以笔正义,以文正气,让更多群众看到法院的公义与担当,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力量与温度。
伊春融媒体中心记者席仲南
作为一名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记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能动司法中践行为民承诺,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人民法院通过审理案件、解决纠纷等方式,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司法环境。因此,法院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报道中我发现,法院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例如,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审理难度越来越大等。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了一些优秀的法院人的事迹。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优秀的法院工作者们不仅业务水平高超,而且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这些都让我深受感动和敬佩。在日常采访中,我接触较多的是人民法院的新闻发布会,法院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扩大新闻发布的影响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希望人民法院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做好“公正与效率”这道题目,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日报》驻大兴安岭记者站站长张磊
八万里兴安,每年八个多月的冬天,祖国最北,地广人稀,三县一区公路距离平均两百公里起步……在这里所开展的每项细致具体工作,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
2023年,黑龙江日报大兴安岭记者站紧密关注司法系统动态,实地采访并在官方客户端采访刊发了数十篇包括大兴安岭中基层法院的重点稿件。在采访中,记者们深深感受到了每件新闻的背后,都是法院工作人员的付出。恪守原则,想尽办法,巧解各种难题,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创新。呼玛县人民法院组织民警旁听庭审,提升办案水平;呼中区人民法院“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塔河县人民法院探索边境民族特色诉源治理新模式;呼玛县呼玛镇荣边村法官工作站的法官助理进了村民微信群……一桩桩具体鲜活的事例,一件件贴近民生民心的工作,都在用心用情用真诚踏踏实实地为百姓为人民服务。正如大兴安岭中院所坚持的,以“如我在诉”意识,切实把群众的感受放在心上,把诉源治理建设成为法院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沟通桥”“友谊桥”,让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司法的便捷、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