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从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部署,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系统阐述,再到今年全国两会进一步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
各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立足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出一些好做法,积累了一些好经验,本版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今日刊发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老工业基地的一线调研,以飨读者。
黑龙江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室,科技感十足的“采光窗帘”替代了传统遮光窗帘。透过窗帘表面隐约可见的结构,阳光均匀地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窗边还是靠墙,学生们都可以在明亮柔和的自然光下阅读。
“这款窗帘解决了大纵深建筑采光难题,不仅延长采光时间、提升照明深度,而且可避免日照眩光。”荣仪尚科光电技术(哈尔滨)有限公司董事长、哈工大仪器学院博士生赵一轩说。
最初,自然采光技术只是哈工大仪器学院刘俭教授科研团队的一个想法。将光学显微仪器中的光场调制技术跨界应用到建筑照明领域,刘俭说:“为鼓励交叉创新、破除信息孤岛、高效整合科教资源,哈工大建立多层次、多维度跨领域协作机制。创新想法就来自于与建筑学院教授的交流。交流碰撞出火花,想法逐步落地。”
为全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哈工大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班;制定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形成“学科团队+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区域平台”的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梳理形成哈工大特色重点项目库、重点专利库、企业需求库、金融对接库。
黑龙江科教资源丰富,拥有78所高校和120家独立科研院所。黑龙江因地制宜,积极利用优势科研条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同时,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提供多方面政策支持。
荣仪尚科依托哈工大科研团队初创成立时,资金比较短缺。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带着政策找上门。“我们寻找有技术的团队和省内有潜力的企业,促成双方对接,成果落地。”黑龙江工研院院长付强说,“这家创新企业符合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申请条件。经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市场化评价等环节,项目获得了600万元资金支持。”
黑龙江工研院通过一站式服务,梯度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型企业。汇聚科技、发改、工信、教育、药监、知识产权等部门,涉及181项惠企政策要点,构建政策图谱,集多源数据绘制企业画像,输出政策智能匹配报告精准推送,打造一企一策、应享尽享“政策计算器”。
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黑龙江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同向发力,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大力开展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提高科技资源就地利用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量”。
2023年,黑龙江新备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2家,全省联盟总数达到81家,联盟内产学研合作项目达到289项,总合作金额6.75亿元。
【目标】
2024年,黑龙江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力装备、重型成套装备、高端智能农机、航空装备、商业航天、海工装备、生物医药、陆相页岩油、低碳能源等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