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央媒看龙江丨中国北纬47度上的“牛经济”
2024-06-20 08:19:26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5月22日,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欢喜牲畜交易市场,买家将一头成交后的小牛抱上货车。新华社记者 蔡湘鑫 摄

  每周一、三、五早上8点30分,来自中国各地的养殖户和客商像开闸泄水般,涌入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欢喜牲畜交易市场。

  齐齐哈尔是达斡尔语,意为“天然牧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北纬47度纬度线在此穿过。日本北海道、美国威斯康星州、加拿大阿尔伯特等世界知名畜牧区都聚集在这条纬度带上,是世界公认的黑土带、黄金玉米种植带和肉牛、奶牛黄金养殖带。

  5月22日,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欢喜牲畜交易市场,牛群被卖家赶往牛圈等待交易。新华社记者 蔡湘鑫 摄

  “8点半入场,不到40分钟就卖了一头牛,以6800元成交的。”养殖户高成养了近30头牛,依托家门口的牲畜交易市场,每年靠养牛能获得10余万元利润。齐齐哈尔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齐齐哈尔市肉牛饲养量达到204.7万头,全产业实现产值117亿元。

  走进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哈拉海乡的龙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牛舍,一头身价不菲的纯种和牛正在圆柱型的滚刷上来回摩擦,一边听着舒缓的钢琴曲,一边按摩。

  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承达介绍,2004年,公司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引进优质种公牛136头,经过12年的繁育发展,公司目前纯种和牛已繁殖到8500头,累计改良和牛超过15万头,牛肉制品销往国内及海外,逐渐形成了从养殖到餐桌的“龙江和牛”产业链。

  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哈拉海乡的龙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繁育的和牛(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受访者提供)

  “公司正在进行和牛相关衍生品的研发,比如血清蛋白的相关产品研发,未来可适用于护肤美妆、生物制药、健康食品等领域。”蔡承达说。

  这里也是“中国婴幼儿奶源地黄金产区”。冬夏温差超过70度,夏季最长光照时间高达17小时,冬季冻土长达6到7个月,漫长的休眠期为农作物生长积蓄了足够的营养。

  “有专门的营养师为不同生长阶段的牛设计相应食谱,一头牛每天的‘伙食费’在140元左右。”甘南县瑞信达牧场场长孟明明介绍道,为了让奶牛吃得更营养和新鲜,企业确保青贮从田间装车结束到牧场入库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

  2006年起,中国品牌飞鹤陆续打造了60万亩专属农场、11个自有牧场、超过9万头奶牛的奶源基地。为保障原料奶的新鲜,飞鹤打造了“2小时生态圈”,即从挤奶到加工只要2小时。鲜奶进入工厂后,还会通过智能控温、层析萃取等六大突破性鲜萃科技,将奶粉中的活性营养最大程度保留。

  在齐函杨佳清真肉业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几十位工人在流水线上有序操作。在流水线传送带的尽头,一个个打包好的纸箱上贴着标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的标签——每5秒钟,这里就有一箱烤肉打包运出,公司年销售额近2亿元。

  2023年6月19日,齐齐哈尔一家烤肉店里顾客正在烤制肉片。新华社记者 张玥 摄

  “高品质的牛奶必有高品质的牛肉。”黑龙江省齐函杨佳清真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宁说,公司在牧场“退役”的奶牛中挑选合适的肉牛进行育肥,七八个月后就成了齐齐哈尔烤肉的优质原料。

  据了解,从牧场到加工厂,从烤肉店到电商……在齐齐哈尔市近400万的人口中,有40万人从事烤肉相关行业。

  烤肉是齐齐哈尔人生活的仪式感。盛夏之际,除了烤肉店,齐齐哈尔人也会在自家楼下、河边、公园里吃烤肉,街边满是一排排的炊烟和呲啦啦的烤肉声,一天的疲惫,都在方寸烤盘前烟消云散。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