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4月18日电 16日上午9时许,黑龙江大学校园内自发形成了一股通向2号田径运动场的人流,随人流前行,记者走近了正在那里举行的科技人才供需对接会。近万名莘莘学子,百余家求贤企业,双方充满着期待。
从参会企业名单上记者发现,民营科技企业占了大部分。各企业都是老总带队,展板、光盘、精美的宣传资料一古脑都带到了会场,可见其求贤若渴。而此前记者从哈尔滨人才市场了解到,民营企业占总数的82%。他们已成为最活跃的人才需求主体。
在一家公司的招聘台前,记者看到有两名学生正在填表。该企业有八个职位虚席以待,但众多的求职者中只有一个林业大学的学生非常符合他们的要求。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孙振动无奈地告诉记者,要把今天名额招满有些难,因为企业更想招到有经验者。上午10时左右,哈尔滨天天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准备离开,该公司总经理邱敬乐告诉记者,企业需要的是实战型人才,最好招进来就能冲锋陷阵,企业哪有功夫去培养人才。再说了,自己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去培养人才,万一人才跳槽了怎么办,岂不是人财两空?这样的情况他的企业已发生好几例了。由于今天来的有工作经验的人太少,所以他已经不想再等下去。
记者询问了几十家企业,大部分要求“有工作经验”。哈尔滨市科协朱荣滨处长认为,人才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但一些企业还存在急功近利的人才观,往往提出要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才,这样的门槛不但阻碍了大学生成长的脚步,也使企业总摆脱不掉难觅人才的困惑。
与众不同的是,圣泰制药打出了“只招应届大学生”的牌子。“用好一切有能力的人,培养一切愿意进步的人。没有培养也就没有人才”,企业负责人这样诠释了他们的做法。
看到一位女学生已填完一家民营企业的招聘表,记者上前问她是否知道这家企业是民营企业,女同学的表情有些茫然:“啊,是吗?这没什么关系吧。”记者问她会不会担心在民营企业干不长,她说:“现在跳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哪里适合我就到哪去。”
采访中多数大学生认为,企业的性质不重要,眼前的工资待遇,未来的发展前景更重要。就此,黑龙江大学毕业生就业办的王主任认为,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学生们已经不在乎企业的性质了,这是件好事,但也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眼高手低,只有苦练“内功”,增长实践经验,才能跨越“门槛”,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