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8日电 佳木斯市团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青年创业行动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部署,引导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一年来,全市就地转移的农村青年劳动力5.5万人,实现增收3.1亿元,转移劳动力人均增收4300元。
在实际工作中,团市委做到了拓宽3条渠道,坚持3个到位。
拓宽青年能人自主创业渠道,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引导农村青年能人自主创业,为青年农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通过扶持汤原县香兰镇新建村农民刘建坤创办坤原矿粉有限责任公司,安排了一部分农村青年,离开了土地。刘建坤依托浩良河水泥厂,组织青年农民承包水泥装卸工作,安置本村农民工1300余人次。现在,在他那里打工的农民有800多人,每人年增收万元以上。他们在扶持青年创业过程中,注重推荐创办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加工项目。富锦团市委去年年初为花果山农场贫困青年程强联系了柳编产品加工项目,仅半年时间就实现纯收入4000多元。年底,程强组织村里60多名青年富余劳动力建立了柳编厂,到今年6月,已加工柳编产品1万多件,畅销国内外市场。
拓宽产业化畜牧业发展渠道,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团市委抓住佳木斯市发展产业化畜牧业的契机,组织农村青年积极投身到发展产业化畜牧业中来。目前,全市各级团组织扶持发展起来的青年养殖大户达83户,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5800多人。汤原县把发展奶牛养殖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来抓,团县委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到养殖业生产中,经过几年努力,全县农村青年建设奶牛养殖小区68个、标准化牛舍87栋,建立县、乡、村3级畜牧服务站24个,涌现奶牛养殖户5000余户,奶牛存栏达1.5万头,仅此一项,就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余人。拓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渠道,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采取团组织领办、能人自建、挂靠龙头等形式,大力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营组织,把有条件的农村青年经纪人组织起来,使经营形式逐步向批量销售、契约销售和联合销售方向发展。郊区(永红)沿江乡黑通村“黏玉米特色团小组”组长、团员蔡佰年创办的黏玉米加工示范服务基地,有团小组成员63名,带动310户农户种植黏玉米,吸纳农村劳动力180多人,人均增收800元。富锦市青年农民张永波等20名青年畜牧大户创建的海沟青年生猪购销协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余人,形成了养、购、销链条经营模式。目前,共销售生猪8000头,产值达560万元。
为保证这项工作能够扎实深入开展,佳木斯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服务力度,坚持3个到位。
宣传引导到位。他们经常组织各基层团组织就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各地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汤原县团委将与大连用工单位的对接情况、打工回访及对方的工作、食宿等具体情况都录下来,并制作成光碟,进行广泛宣传。今年3至4月,团市委分别在郊区(永红)望江镇开展了“送科技、送项目、助春耕”科技大集和在桦南县开展了“送项目、送岗位、送信息”创业大集活动,为农村青年赠送科技书籍5200余册,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12场,广泛开展了劳务政策咨询服务,提供致富项目980个,签订创业对接项目90多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500多人。
技能培训到位。一年来,各级团组织充分利用全市3个市级、23个县级、100个私人培训机构,对青年农民进行了大规模的非农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利用“科普之冬”、办培训班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青年农民5万人次。他们注重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和农村青年就业率。桦川县团委培育起来的青年创业典型吴永成创办的永成电脑技术学校,采用订单式培训方式,既提高了培训效果,又保证了学员的就业率。目前,该校已累计为各类用工单位培训农村青年230人。管理服务到位。组织青年农民走出去,拓展增收致富思路。今年5月下旬,团市委组织94名青年农民组成学习考察团赴大连交易市场,就期货基本知识、大豆和玉米期货交易及价格分析、期货交易模拟操作等方面知识进行了学习,并组织学员实地参观考察了大连期货交易大厅。目前,佳木斯经过正规培训从事大豆和玉米期货交易的青年经纪人已达230多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团组织协调有关方面,为青年就业、创业、兴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主动协调银行、信用社等单位,为青年创业提供必需的启动资金。对有创业需求的青年,帮助办理注册、登记、办照等相关手续。仅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就为280多名农村青年申请办理了注册登记事宜,申请贷款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