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日电 今后5年,对各地区包括区划调整在内的所有大项目,凡没有列入“十一五”规划的,国家发改委将一律不予批准。这是记者昨天从市政府召开的“十一五”规划专题推进会上了解到的。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史文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首先听取了市“十一五”规划起草组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后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和想法的汇报,就如何用五中全会精神指导“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史文清说,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五中全会的当务之急,是抓紧有限时间,集中精力,集思广益,修改规划纲要和与之配套的行动方案、专项规划,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制定好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符合哈尔滨市的阶段特点、有利于突出优势特色、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
史文清指出,要在规划中充分体现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编制“十一五”规划,我们要继续坚持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努力破解“三农”问题,形成并不断强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在“十一五”规划中,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基本发展方略,作为一个大的思路,体现在规划纲要的各个部分。
史文清强调,编制“十一五”规划要谋划好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中应坚定不移、明确无误地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在核心位置,作为统领发展全局的一条主线。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要谋划好三个环节。一是研究体制创新。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环境,为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体制条件、机制保障和环境支撑。二是研究产业升级。坚持以工业为主导,联动现代服务业,支持和带动农业,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整体优化升级的新格局。三是研究重点措施。坚持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史文清提出,“十一五”规划要有序进行空间开发和布局调整。在“十一五”规划中,要进一步研究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问题,研究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以及郊区空间布局问题,使“十一五”期间我们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有效载体。他还特别提出,要注重广泛吸纳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十一五”规划更加集中民智、倾听民意、关注民生。要从从偏重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强化有关扩大就业、加强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规划,增加人文和社会发展指标;要进一步建立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以及备案和评估制度,使规划编制工作进步科学化、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