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4日电 汤原县贯彻落实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全县和谐农村建设。推进结构调整,打造主导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这个县通过发展乳业,引进硕业乳业公司和上海光明乳业集团,全县7000余农民从事奶牛养殖、鲜奶收购、运输、加工业,拉动农民年增收3000万元;壮大纸业,直接拉动农民增收1200万元;做强米业,带动全县发展优质水稻40万亩,发展米业加工企业24个,拉动农民增收3000万元。这个县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农民工技能培训中心,对农民进行定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务工领域。他们在大连、山东莱州、上海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与上海佳佳、华宇集团等10余家企业签订了劳动合作意向书,目前全县有1.5万余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外务工。他们还大力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帮助农民增收。现在,农村民营企业已达97户,农民个体工商户达到3207户,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户,超千万元的企业10户,年可增加收入3500万元。
几年来,这个县共争取资金近2亿元,先后进行了引汤工程续建和松干堤防加固,新增水田26万亩,改造低产田6万亩,农民每年可节省费用50万元。投资8000多万元,加强了农村道路建设,达到了村村通公路。争取资金1.4亿元,完成了电力城网、农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投资4000多万元,加强了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农村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了60% ,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 ,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让农村与城镇共享发展成果,是这个县建设和谐农村的重点。他们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5114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中小学10余所;在全县134个村全部建设了村级卫生室,做到了小病不出村;为67个村建设了自来水,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在50个村设置了图书室,让农民能够及时学到新技能、掌握新信息;新建农村厕所200余个。
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这个县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了“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及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工程。共退耕还林、植树造林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万亩。同时结合开展文明村屯建设,种植护村林、护路林500余亩,种植绿化花草300亩。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36%以上,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个县还建立了县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屯、乡镇干部包农户的“一帮一”3级扶贫帮扶体系,各单位和干部、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1100个,为被包扶对象送去扶贫款物417万元,帮助协调贷款900多万元,使800余户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使4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