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伊春新青区举全区之力建设绿色生态经济区
2005-12-09 13:48:42 来源:伊春信息港  作者:计明忠 王宏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9日电 新青区把经济转型的落脚点定位于建设生态经济区上,他们依托生态搞转型,搞好转型促生态,几年来,充分发挥可利用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后续产业,使生态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使森林资源得到了充分保护,全区呈现出多业并举、竞相发展的新气象。

  这个区把木材精深加工业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头戏,对木材精深加工业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了产业升级,形成了以人造板、家具和木制工艺品为主的木材精深加工业。他们把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木材精深加工业作为首要支柱产业优先发展,采取积极对上争取,对下激活沉资,对内挖潜增效,对外招商引资四轮趋动的方式,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可加工原木和人造板基材不出局、不出市”的目标,几年来,加大了定向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先后吸引了艺达公司、西涌公司、梅芝公司等外埠企业落户本地。今年上半年,这个区委、区政府又按照市委作出的“以新青、汤旺河为中心,辐射嘉荫、乌伊岭、五营、上甘岭,围绕木材精深加工和生态旅游业,构建板业、家具和旅游集聚区”的战略部署,提升产业层次、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他们本着招就招大的、招就招精的、招就招环保生态型的,招就招有市场前景的原则,已经和即将引进的生产厂家都是千万元以上的大规模的生态环保企业,韩国梅芝公司总投资l000万元,利用刨花板厂附属车间,以刨花板为原料生产板式家具,产品全部出口韩国,年产值3000万元。广州盈彬公司将投资3500万元,利用人造板厂胶合板车间生产复合地板,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同时,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采取“让小企业下马,加快大企业发展”政策,使这个区的友春、宏利等部分木材粗加工民营企业向生态环保型转轨,扩大生产规模上终端产品。现已形成了以刨花板、细木工板为主,以西涌公司、福轩公司为龙头的人造板生产体系;以餐桌、餐椅、卧室家具、板式组合家具为主,以友春木业、宏利木业为龙头的实木家具生产体系;以木拼画、木雕、铅笔板为主,以艺达公司为龙头的木制工艺品及小木制品生产体系。其中,“福轩”牌细木工板已成为市级名牌产品,友春家具已打造成省级名牌产品,“宏利”牌优质抽屉板远销美国市场,艺达木制工艺品已成为市级名牌产品和全市龙头企业。生态促转型,转型见效益,到目前,这个区木材精深加工企业65户,产值500万元以上的4户,1000万元以上的9户。今年1至9月份,全区人造板总量达到3.6万立方米,家具产品达到4.3万件,木制工艺品达60万件,全区木材精深加工业增加值实现1.0442亿元,同比增长11.1%。

  新青区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种植业和生态“特色”养殖业,“两特”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引领职工致富。同时,又为保护森林资源,发展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大力发展以北药、木耳、奶牛和鹿为重点的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坚持“市场、基地、龙头”三大要素协调推进,初步形成了以木耳、北药种植,牛、鸡、鹿、貉、蛙养殖为主的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产业体系。在发展木耳经济过程中,他们依据这个区枝丫材量大的优势和黑木耳市场形势看好的情况,从2003年开始,就把发展袋植黑木耳生产确定为发展自营经济中的主打产业,举全区之力强力推进,使这个区黑木耳种植从2003年的447万袋发展到2004年的2400万袋,今年达到5600万袋,三年实现了三级跳。全区建立了14个黑木耳实验基地,全面推广了黑木耳节水微喷技术。引资兴建的两个液态菌生产厂,今年生产液态菌黑木耳300万袋,提高了黑木耳生产的科技含量。林场(所)职工家庭培育黑木耳普及率达到80%,全区黑木耳平均单袋产量达到7钱,比去年增加l钱,宏达液态菌厂培育的袋植木耳单袋产量平均达到一两以上。今年全区袋植黑木耳预计实现产值5880万元,仅此一项全区人均可增收700多元,成为全市三大木耳产地之一。为做精奶牛养殖业,这个区按照主辅换位和发展畜牧优势特色产业的思路,着力打造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绿色生命畜牧大区,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个区奶牛养殖已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的分散零星养殖发展到了龙头大户引领的集中规模化养殖;由单一的地产品种养殖发展到了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养殖;由职工群众小打小闹的自发粗放养殖发展到了有组织、有计划的规范化、科学化、生态化、绿色环保化的养殖;由生奶的初级产品在本地自产自销发展到了生产粉状袋装、盒装、液态袋装的终端产品外销,形成养加销一条龙。这个区东亚公司利用原豆奶粉厂改造建成了金牛乳制品公司,整体收购了红星奶牛公寓,并建成了伊春北部最大的优质澳 牛繁育中心。今年初,一次性从澳大利亚购进的400头纯种优质奶牛,创造了进口奶牛从引进落地到饲养至今零伤亡记录,并且达到了100%配种。为加强畜牧服务体系,这个局还专门成立了畜牧局,并从省畜牧兽医学院高薪引进10名专业技术人才。截止目前,全区养殖奶牛达到1550头,建成4个500头养殖规模的奶牛小区,并在水源和松林两个林场设立了2个奶牛养殖小区,带动全区种植订单青贮玉米l800亩,标准化青贮窖由4处增加到7处,成为全市北部最大的青贮饲料基地。除此之外,全区养殖肉牛3500头,生猪1.1万头,肉、蛋鸡15万只,建成鹿、林蛙、北药等种养基地近15个,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千家的产业化生产格局。目前,“两特”经济产值已达l亿元,占全区GDP的五分之一。

  新青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大见成效,全区已经建成了无污染、无烟尘、无噪声、无辐射的非林脱木加工业生产体系。北药加工、山特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和热电联产等项目陆续投产,比较完善的绿色生态工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宏达药厂在去年通过GMP认证的基础上,今年生产了一部分刺五加膏,同时又开发了纯净水生产项目,一小部分用于制药生产,大部分将投入市场。这个厂通过自主招商已引资2000万元开发针剂药品。林海野生食品总公司2005年订单出口韩国、 日本刺嫩芽500吨,出口香港山野果罐头制品7吨。1-9月,实现出口创汇1.3万美元。金牛乳业今年3月份已正式启动生产,重新启用了原豆奶粉厂注册的“森贝”商标,恢复了原豆奶粉生产线,新增设备上了配方奶粉生产线,并开发研制了酸酸乳、瓶装奶等产品,形成了日处理50吨鲜奶的生产能力。富成公司新上了矿泉水生产加工项目,设备购置安装已到位,近期可望投入生产,可形成年产矿泉水600万瓶的生产能力。到目前为止,新青已经初步形成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要支柱产业,北药加工、野生食品加工、乳品加工以及热电联产为附的工业兴区产业格局。

  新青区依托资源优势和自然管保优势,大力繁荣商业、饮服娱乐业和交通运输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近年来,先后建成了伊春北部最大综合批发市场和最大商厦、最大洗浴广场、最大公路客运站等一批服务设施。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业,建成占地50公顷,采用民间集资入股方式的集休闲、旅游、度假、垂钓、漂流、狩猎为一体的俄罗斯风情旅游度假村。全区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达7285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500人。今年1-9月份,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3297亿元,同比增长11.1%。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