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浪河清污 |
![]() |
打捞上来的水生生物 |
22日9时许,记者来到水源地上游海浪河北拉古海南大桥段和河夹村拦河大坝,并走到河中已开化的水面旁,实地查看了水中絮状漂浮物的情况。
记者赶到时,海南大桥上站满了当地村民。村民刘田说,他们是北拉古村的村民,今天早上6时30分,50多个村民自带铁锹来了这里,准备清掏河中的污染物。10时30分,北拉古村的村民被分成两帮清理河道污染物。在距离海南大桥500米远的江面上记者看到,一些村民用冰锥凿厚厚的冰层,然后,海林水务局工作人员用标尺测量河水的深度。据海林水务局设计队王铁介绍,凿开的两个冰窟窿水深分别为1.50米和1.45米,测量深度主要是为制作拦污栅提供数据。随后,一台重型铲车开到了江面上,继续扩大开凿的冰面,争取在冰面上开一个大口子,目的是修建一座过滤污染物的大坝。
与此同时,由海林市教育局组织的清捞队伍正在海南大桥破冰打捞污染物。这些机关工作人员穿上水靴子,手拿铁钉耙敲打冰面,将污染物清掏出来,其余的人拿着自制的捞网在不远处堵截。不到20分钟,就清掏出了4桶污染物。由于河水寒冷,每10多分钟就得轮换一人下河砸冰。
透过厚厚的冰面记者发现,冰层下密布着许多污染物。记者沿着冰面走到500米外的铁塔附近,一路上冰层下面都是这种污染物。
与海南大桥下的清污工作相比,河夹村拦河大坝处的清污工作也相当艰难,在流动的河水中,河夹村、沙虎村村民只能抬网拦截。
为了确保此次清污工作的顺利进行,卫生部门出动了巡视车、急救车,指挥将打捞上来的污染物在距离江面25米外的指定地点进行安全掩埋,并保障清污人员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