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4日电 1月13日,2006年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事项在《佳木斯日报》正式与市民见面。2005年十八件实事的落实情况让市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佳木斯的变化。今年的实事工程,涉及到二十多个部门,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覆盖到食、住、行、娱等各个方面。作为市委、市政府向市民的承诺,2006年的十八件实事工程还会为百姓生活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呢?
食——
民以食为天,可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及内幕在让人毛骨悚然的同时也让人们反问,明天我们该吃什么?注水肉、苏丹红、劣质奶粉、黑加工坊不得不让人提防。为保证市民的食品安全,市委、市政府特别把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列为实事之一,通过考评食品诚信企业,从源头上控制住食品质量安全,对于畜牧及水产品加强检疫、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贩假冒伪劣食品的黑作坊。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公开,确保市民对于食品质量安全做到心中有数。
住——
对于市民的居住环境,市委、市政府可谓下大气力和决心,实事中有半数都归此类。居住环境包括总体环境和微观环境,在全市整体的环境建设上,市委、市政府延续去年的“四河整治”工程,提出“一带两河三园六路”工程,沿江十里景观带将与市民见面,王三五河、英格吐河有望在今年通水。完成兴梅公园、西浦公园和林苑公园建设,市区内6条主要街道进行铺装和改造,增加绿化面积,打造生态城市。2005年,市民对商贩占道、市场卫生差、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的问题反映强烈,对此,我市实施“退市还路”工程,对占道门市进行清理,对于市区内8个大型的露天集贸市场进行规范,在方便市民采购的同时,做到卫生环境达标。为方便市民购房,我市准备扩建房地产交易市场,功能齐备的交易市场将真正让老百姓方便购房。
在微观居住环境方面,为保证市民都能够住上暖屋子,佳木斯在今年继续实行确保市民住上暖屋子的供热温度达标工程,在去年分户改造8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改造面积、新上热面积和土楼上热预计达到85万平方米。经过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我市的供排水系统已经经受住了考验,今年我市将把供排水管网延伸至周边社区及新区,进一步完善24小时供水工程。在物业管理和旧小区改造方面,改变旧小区脏乱差情况,还将继续改造棚户区。我市在今年还将力争做到所有社区都具备办公场所,社区干部享受正常福利待遇,通过“五警”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
行——
佳木斯市城区面积虽然不大,但公交车、出租车等又是市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由于城市不断发展,现有公交线路已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对此,我市将调整、新增公交车线路,使公交车线路能够合理覆盖市区。对于黑出租、公交车违章停车、违规等客、超速驾驶、司乘人员态度恶劣等问题将进行重点治理,改善目前佳木斯公交车的整体形象及市民出行质量。
娱——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市民在工作生活之余更加关注如何才能玩得好,更好的愉悦身心。去年以来,佳木斯已经在部分社区、住宅区、公园投放了健身器材,居民在家门口就可轻松健身。今年,在还不具备健身器材的公园及住宅区内,还将继续投放共计400件的健身器材。全市性的球类、棋牌类等大众体育比赛将极大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各种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及自娱自乐的文化赛事期待着市民的参与。
除了以上贴近市民生活的实事工程以外,今年我市还特别为弱势群体及老年人着想,对特困职工的衣食住行方面实行优惠,投放150万元小额借款以鼓励创业脱贫。为方便残疾人出行,使盲道等残疾人设施发挥应有作用,我市将建造残疾人“绿色通道”,真正做到残疾人入园、入厕、乘车、行路方便。建造大型社会福利中心,改善全市敬老院硬件设施及整体环境。建设中心医院综合大楼,进一步增强佳木斯医疗卫生实力。
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十八件实事工程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为市民生活的舒适、安康而设计,市领导能够把十八件实事作为一项每年都向市民做的庄严承诺来实施,很好的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下大力气为市民解决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从去年十八件实事的实施情况来看,实事工程确实为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因此,今年新出台的实事工程也同样给了全市人民以希望和期许,市委、市政府信守承诺,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也让全市人民有信心看到佳木斯市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