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8日电(记者 高长利)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五大连池市兴安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紧紧依托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这一有效载体,通过开展系列特点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和丰富责任区实践形式和活动内容,努力为党员发挥作用、保持先进性、服务群众搭建平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开展“党员+农户”活动,推动畜牧经济发展。兴安乡兴安村建立了党员干部与“养殖户”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制定和落实了党员干部发展畜牧业目标考核责任制,党员干部积极为所帮扶的养殖户提供资金、信息、技术、购销等系列化服务。该村12名党员为8个责任区的农户协调养殖业贷款22万元,发展黄牛33头,山绵羊900多只。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党支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6.8万元,兴建了全乡第一个畜牧站,并引进畜牧专业技术人才在村里安家落户,为全村乃至全乡广大养殖户在防疫灭病、良种繁育等方面提供了人才保障。
开展“学典型、争做致富带头人”活动,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兴安乡各村党支部以“三个代表”责任区为载体,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事做起,组织致富能手向党员和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和实用技术,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更贴近党员和群众的实际。舟山村党支部党员在对责任区农户进行走访时,得知贫困农民金永刚善长食用菌栽培技术,便决定帮助他发展食用菌。在帮扶过程中支部为他争取资金2000元,打了一眼灌溉井,同时还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为其批建厂房扩大规模。目前金永刚食用菌栽培规模已达到地栽木耳20000袋、人工鲜猴头8000袋,仅此一项年收入近8万元。辰清河村支部党员干部积极为养蜂农民孙士成提供资金、技术和放养场所,使其逐步扩大规模,现在已发展到300多箱,年创产值近20万元。在“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中,通过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双带”作用,有力推动了本乡特色经济的发展。
开展“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针对农民群众反映的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收视难等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兴安乡在各村积极开展“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山村、辰清河村、兴龙山村三个村党支部针对本村农田路坑洼不平、雨天泥泞难行的问题,在争取修建24.9公里的通村路项目后,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修筑农田路25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种田、秋收等难题。钟山村、兴龙山村2个村的村民长期饮用地表水,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的问题,村党支部积极向水利、计委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28万元,为村民们打了4眼深水井,使村民们彻底告别了长期饮用地表水的历史。
开展“带头创收”活动,增加农民收入。兴安乡辰清河村、东龙山村、钟山村等党支部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号召全体党员要争做富民强村的领路人、致富增收的带头人、联系群众的贴心人。这些村的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周边林场冬季采伐时机,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80多人上山采伐出劳务挣钱,人均增收近3000元。各村党支部组织37名农民在5名党员的带领下赴大连、哈尔滨等地打工,可创收3万余元。
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两节”期间,兴安乡党员干部积极深入责任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认真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共结成帮扶对子26个,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71件,为他们送去米面、衣物等物资,价值1.2万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