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7月27日电 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本村里的人,一亩地西红柿长出两亩地的产量,这在道里区榆树镇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受益农民李继龙双手捧西红柿高兴地说:“这是测土施肥新技术带来的惊喜。”农民乐了,应该说得益于新农村建设。道里区榆树镇新乡村今年被列入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年初开始,榆树镇就把新乡村作为沃土工程的试点村,目的是用科技开路,让农民先受益,然后在全镇推广。从区农业水务局邀请农业家,对全村680公顷耕地进行逐块测土施肥,指导农民按照测土结果,缺啥肥补啥肥,促进农作物提高产量。种了30多年菜的新乡村农民李继龙,今年夏天第一茬西红柿卖完后从心里服气。还是自己那块承包田,连续两年种西红柿,今年拿出半亩地作试验,按照测土施肥的办法,对土壤中的碳、磷、钾、钙、锰等16种元素的丰缺进行测试,再根据西红柿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施肥,今年每一棵西红柿秧都挂满了果,不仅个儿大,而且长的果也多,半亩地净产量达到3000公斤,而去年一亩地才产出3500公斤,几乎产量翻了一番。按市场零售现价每公斤0.90元计算,半亩地获毛利2700元。
据榆树镇农业专家孙文军介绍,测土施肥法,主要是根据养分归还学理论。即: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生活所必需的矿物质,如果不及时归还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矿物质养分,土壤养分迟早会用尽衰竭。要维持地力,就必须将植物带走的养分归还给土壤。过去,农民不知道作物带走哪些营养元素,带走多少,都无法确定,容易造成盲目施肥。运用科学的测土施肥法,使农民有针对性地确定施哪种肥,施多少,既能减少肥料的损失,又能增加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