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边关军民一家亲
2006-08-04 05:54:3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周军 刘泽宁 王忠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驻边防某部战士守护界碑
  东北网8月4日电 “八·一”前夕,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目见耳闻,感受最深的是北国边关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姑娘婚嫁 特邀战士当嘉宾

当地姑娘出嫁,按说战士不能去凑热闹。可三连战士李昌范不但去了,而且还作为特邀嘉宾坐到了只有新郎新娘父母才有资格坐的贵宾席上,这是怎么回事?

  话还得从前年初春说起。那时刚开江不久,春寒料峭,江水很冷。正在江畔哨所执勤的战士李昌范发现一名少女和衣下江,径直朝江心走去。凭执勤经验,他断定,该女子极可能是想自杀。李昌范和战友打了声招呼,就朝现场跑去,衣服顾不上脱就跳进冰冷的江水,奋力向前抓住了女孩的胳膊。女孩极力反抗,又抓又挠,将李昌范的脸都抓出了一道道血口子。但他就是不松手,强拉硬拽把姑娘拖上了岸。

  李昌范事后得知,是姑娘与男友在谈婚论嫁上因一点小事发生争执,一时想不开欲寻短见。冷静下来之后,姑娘很后悔、后怕。姑娘男友全家人都特别感激小李,姑娘更是对李昌范敬重有加。因此,姑娘和心上人今年喜结良缘,理所当然地把小李请到了贵宾席。

   春潮涌 冲出“爱民拥军井”

  在三连一哨所,有一口压力抽水井,甘甜的清水滋润着战士的心田。连长李万春告诉记者:“这口井是驻地渔民陈景利老汉去年出资300多块请人打的,战士都管它叫‘爱民拥军井’。”

  去年开春,哨所排长马云坤带领战士沿江边巡逻时发现,一渔网被前一天夜里猛涨的春潮冲到了江边。战士想帮渔民把网收起来,免得被江水冲撞的杂物撕坏,谁知却惊喜地拽上来一条重达15公斤多的开江鲤鱼。开江鲤鱼在当地时价每公斤100元,那不只是一条大鲤鱼,而是1500元钱!由于不知道渔网是谁的,鱼一时成了“无主”鱼。要是官兵们把它抬回哨所自己吃,或是卖掉用于改善哨所伙食,也会神不知鬼不觉。但官兵想到身为军人,不能干违反纪律、侵占群众利益的事。可是不及时找到鱼的“主人”,鱼变质了就不值钱了。官兵们替渔网的主人着急起来,于是,分头行动。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渔网是60多岁的老渔民陈景利的。当看到被送归的开江鲤鱼和渔网时,老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事后,老人想请哨所的同志吃饭,被官兵们婉言谢绝了。后来,老人打听到哨所吃水不太方便,就出资请人给哨所打了一口压力水井。

  新春 “百家饺子”入营来

  在三连座谈时,指导员张泰石冷不丁冒出一句:“连队过年从没包过饺子。”这让记者大感意外:“那战士吃什么?”“饺子呀,而且吃的是‘百家饺子’,海鲜的、鱼肉的;浑的、素的,啥馅都能吃到!”

  这个边防连就建在依江而立的沿江小县城,军民关系特别融洽。过去,一到年节,居委会就召集王家大嫂、张家大妈、李家大婶,组成“拥军服务队”到哨所帮战士缝衣服、洗被子、包饺子。有一回,有个战士无心地说,就爱吃大妈们包的饺子。这让大妈们特受感动,不知谁提议,让大家在家里把饺子包好然后送到连队。一呼百应。

  自从1999年开始,战士们就吃上了驻地居民包的“百家饺子”。每到过年包饺子时,居委会大妈们就把西家一把,东家一捧收集来的五六面袋形状不一、包馅各异的“拥军饺子”准时送到军营,够官兵们吃上几天。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