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1日电 野猪真的多到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捕杀吗?带着疑问,记者20日来到林业厅批准的可以捕杀野猪地之一的牡丹江市。从牡丹江市林业局了解到,被野猪啃食的农田绝大多数都是山区或近山区的农田,没有农民报告野猪毁坏大片基本农田的情况。当地的专家表示,这些被野猪破坏的农田的合法性令人质疑。
野猪没有毁坏大田
牡丹江市林业局副局长沈庆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牡丹江,野猪经常出没于东宁县和海林县,主要是因为这两县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从他们掌握的关于野猪毁坏农田的报告看,被野猪毁坏的农田绝大部分都是在山区或是近山区,目前还没有农民报告野猪毁坏了大片的基本农田。
沈庆宇介绍,近些年,随着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牡丹江市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种类得到有效恢复。尤其是生存能力较强的野猪,繁衍的速度比较快,但它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和它的天敌野生东北虎的种群发展速度却很慢。它就“溜达”到农田里吃庄稼,玉米和大豆是它喜欢吃的食物。据他们不完全统计,2005年,野猪在东宁县啃食、毁坏庄稼5100多亩,在牡丹江市啃食、毁坏庄稼435亩,被野猪毁坏的农田绝大部分都是在山区或是近山区。据了解,牡丹江市现有农田678万亩。
人侵占了野猪的地盘
沈庆宇讲,野猪是草食动物,主要生活在深山老林,一般不会出没在农田,尤其是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方。出现野猪啃食、毁坏庄稼可以说明两件事,一方面说明野猪的数量确实增多;另一方面说明人与野猪在争地盘。
野猪常光顾的地方实际上是原来没有人烟的地方。沈庆宇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一些林场的工人没有了生活来源,就在山区或近山区的山上或是正准备育林的场地种植庄稼。由于人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在森林里的活动过于频繁,野猪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活动范围被挤压,形成了“人与野猪之间矛盾”。
据沈庆宇介绍,野猪一般不具攻击性,尤其是成群的野猪。它之所以攻击村民,在一般情况下是受到惊吓或是孤猪,担心被人类伤害,才会反击。
牡丹江市全市全口径林业经营总面积3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5%,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始终把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法制教育内容来抓,希望提高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沈庆宇说,他们每年都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目前正在开展这一活动。他希望对野猪应该尽量保护而不是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