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4日电 常健身,爱摄影,耳不聋,眼不花,还能一口气骑上七八个小时自行车往返哈市、宾县之间———你能想象这是一位古稀老人的退休生活吗?
退休12载,提建议百余条。72岁的高海晨老人凭借《把太阳岛建成寒温带湿地风景区的建议》、《对哈尔滨公厕建设点滴建议》、《要把何家沟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等一系列高质量的建议,连续6年捧得哈尔滨市人民建议评选活动的最高奖,成为冰城当之无愧的“建议明星”。
一年提出47条建议
俗话说:“六十告老还乡,七十打打麻将,八十晒晒太阳。”这样的闲适生活与退休后的高海晨丝毫不沾边。1996年,从道里区教育局副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生活条件优越的高海晨本该颐养天年,可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受聘主编《道里区教育史志》的同时,他对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也非常关注,经常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畅言自己的想法。
2001年,高海晨在报纸上看到市委、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建议的消息,便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建议上。他的建议涉及城市建设、市容市貌、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提了47条建议。
让高海晨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建议不仅全部得到答复,有些还马上被落实。看到自己的建议转化为城市建设的成果,促进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高海晨从中感受到极大的满足和乐趣,一个新的想法在他脑海里形成了。
从2001年5月起,高海晨开始撰写一条长达3万字的“大建议”———《把太阳岛建成寒温带湿地风景区的建议》。当时正值太阳岛旅游业陷入低谷,过度的开发建设使国内外游客发出“来到太阳岛,找不到太阳岛”的感慨。看到作为哈尔滨名片的太阳岛的“沉沦”,高海晨忧心忡忡,他提出了太阳岛恢复生态立岛的构想。为写好这条建议,他进行了半年的调查研究,精心绘制了9张地图,又到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
这条50多页、3万多字的建议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第二年举行的“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两年后,太阳岛开始了历时3年的大规模综合整治,建议中的许多构想被采纳和落实。当太阳岛入选首批国家5A级风景区的喜讯传来,高海晨也收获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绘出哈市首张千余座公厕分布图
“太阳岛”建议的获奖让高海晨对自己所提建议的内容和质量更有了信心,他开始骑车调研哈市周边森林的现状。东抵天恒山,西至长岭湖,北到呼兰,南达五常,历时半年,绘图十余幅,
撰写了1.6万字的《哈尔滨市区森林建设要有大动作的建议》。在这条建议中,高海晨提出哈市周边要建10片大森林,打造北方森林城的宏大构想。
踏查中,高海晨还敏锐地发现,冰城众多铁路、公路出城口绿化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垃圾遍地,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对此,他又骑车跑遍了哈市的5条铁路沿线和20多个公路出城口,拍照绘图,总结分析。一年后,一篇万余字的《关于打造森林出口的建议》又告完成。这两篇建议均获得当年哈市人民建议征集活动评选一等奖。
公厕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2003年底,高海晨把目光转到哈尔滨市公厕现状的调研上。时值隆冬,天寒地冻,高海晨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市22个片区,逐街逐院逐座踏查了上千座公厕,同时走访环卫工人、清淘员、摊贩、市民百余人,最远到过平房区和呼兰区。一次在道外区十六道街踏查完六七座厕所后,高海晨又累又冷,没留神脚下的积雪,刚跨上自行车就连车带人重重地摔在地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个多月的踏查,高海晨写出了《对哈尔滨公厕建设点滴建议》,并绘制出哈市1000多座公厕的分布图,这也是哈尔滨历史上首张公厕分布图。针对冰城公厕数量不足、分布不均、档次不高等问题,高海晨提出了6条对策。这篇建议很快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起,哈尔滨公厕建设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以每年50座的速度递增,百姓、游客入厕难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
12年骑坏3辆自行车
高海晨的建议越写越精,题材和内容也日益广泛。尽管每年所提建议只有一两条,但每条建议都有上万字,耗时至少三四个月,参考资料更是种类繁多。
“高老的建议就是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王忠良这样评价高海晨的建议,“每条建议都是图文并茂、内容翔实、观点新颖,可操作性很强,很难想象这是一位退休老人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2006年,高海晨撰写的《要把何家沟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获当年人民建议评选活动特等奖,这也是人民建议评选活动首次设立特等奖。
退休后从事“提建议”的12年里,高海晨骑坏了3辆自行车、一辆助力车,还用坏了两台照相机,再算上购买资料、复印等其他投入,一共花掉了3万多元。别人说这钱花得不值,这种生活太累,可高海晨却乐在其中。看到城市发展有自己献出的微薄力量,他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非常有成就感。
如今,高海晨不仅是哈市的“建议明星”,同时还担任关心下一代的社会职务。在撰写建议的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在教育岗位上多年的思考和积累,写出《“普九”仍然要抓住控制缀学不放松》、《关于农村初高中要加强改革重视就业教育的建议》等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建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高海晨最喜爱的诗句,12年的“建议人生”让他“不觉老之将至”。眼下,他正就手头《关于哈尔滨市建设“三个适宜”现代城区的建议》和《关于公平教育的建议》而忙碌着。
“年龄是生命历程的符号、岁月流失的印记,但绝不是养尊处优的理由。”高海晨说,“我希望自己在这路上坚持走下去,永不言老。”
【图片说明】12年的“建议人生”让高海晨“不觉老之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