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农民日报]黑龙江旱作节水技术模式
2008-03-31 13:50:4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旱作节水是一项涉及到农业、水利、农机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实际,推广应用与试验研究相结合,采取综合抗春旱保苗节水技术集成体系,分为保水技术体系、补水技术体系、增水技术体系和节水利用技术体系。

  保水技术体系

  保水技术体系主要是指为防止土体水分的无效蒸发、流失而采取的技术体系。主要有:

  生物覆盖保水技术。在作物收获后,将粉碎后的秸秆、根茬(长度在2~10厘米)顺垄沟覆盖,其上适量压土,防止冬季大风刮走,空行内适时耕翻、耙耱,第二年春天在空行内进行施肥、播种、中耕、追肥等操作,秋收后再在未盖秸秆的空行内进行覆盖,如此循环覆盖。

  地膜覆盖保水技术。播种或定植前将地膜平铺畦面或垄台上,四周用土压紧。覆膜后,降雨时可以集中苗眼附近地膜上的水,提高降水入渗深度,供作物生长用。地膜覆盖保水技术主要应用于大豆、玉米、小麦、瓜菜等作物。

  重压轻耙保水技术。利用大马力机械全耕层深耕(达到20厘米以上)、深松(达到25厘米以上),通过大力镇压,保墒提墒。

  保护性耕作保水技术。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它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四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就是通过采取不同的间套轮作、休闲、农林间作等方式所进行的耕作栽培,如少耕、免耕栽培技术、带状间作技术、沟垄耕作技术等。

  补水技术体系

  补水技术体系是指根据当地旱情、作物长势及需水情况,为保证秧苗的正常生长而向根苗人为填充一定量水分的技术体系。主要有:

  催芽坐水种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坐滤水种植,在4月24日前后,用50℃热水浸种10分钟,再在保温30℃左右进行发芽,芽长1厘米左右播种,播种采取人工坐水埯种,亩保苗3500株左右,播后第二、三天进行镇压,有效提高玉米的保苗率,并使幼苗度过春旱期。

  “水施种肥”技术。即把总用肥量二铵中的3~4公斤/亩溶于水桶中,在坐水种的同时,也将溶化的二铵施到待播种埯中。配套措施:抗旱品种、耕暄深松、微肥浸种、底肥深施、有机培肥。

  行走式注水技术。幼苗期遇到干旱,采用8SJ-4运行式旱田注水机在玉米幼苗期向根系侧深注水,深度7~15厘米,可及时缓解旱情。

  行间补水技术。大垄双行种植,垄宽120厘米,垄上种双行,行距30厘米,错拐种植,遇有苗期干旱,用机车拉着水桶,把滤水器插在两行间移动补水,既方便又省工、省水。

  增水技术体系

  增水技术体系是指利用各种农艺、农机、生物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壤水库的容量,确保能起到“留住天上水、保住地表水、勾起地下水”所有的技术体系。主要有:

  坡耕地治理增水技术。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就是指在山地丘陵区坡度大于15度以上坡耕地建设水平梯田、水平沟、隔坡梯田、鱼鳞坑等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等高种植、生物埂、围埂打埝等拦蓄雨水的措施。

  土地耕暄增水技术。坚持了深浅浅“三三”土壤耕暄制度,即:一年深松,两年浅翻,三年耕作一遍。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浅翻整地,结合耙、旋、起垄,达到待播状态,浅翻耕层深度15~20厘米。

  振动深松土体改良增水技术。利用大型拖拉机牵引深松振动犁,深松25~30厘米,结合有机物料施入,振动土壤,使其疏松,不打乱土层,达到蓄水、保墒、增肥的目的。

  土体培肥改良增水技术。作物收获后,项目区实施根茬粉碎还田、秸秆过腹还田。采用大型农机引带秸秆粉碎机、根茬粉碎机,在作物收获后,秋整地前进行粉碎作业,覆于耕地表面,秋整地时拌于土壤里进行腐化,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能力。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30立方米。

  节水利用技术体系

  节水利用技术体系指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使固定的水资源量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的技术体系。主要有:

  选用抗旱品种。选用适宜当地的抗旱力强的玉米品种吉单77号等为主栽品种,具有较强的自身抗旱能力。

  化学抗旱技术。一是应用保水剂、保水包衣剂等化学制剂,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保水剂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保水性。一般吸水为自身重量的400~1000倍。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检测项目区土样,根据土壤有机质等各元素含量和作物生长的各项营养需求量,合理配制肥料施用比例和施用量,避免肥料浪费、以肥调水。

  选用抗旱品种、化学抗旱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5%~25%,有效抗旱时间可达10~35天,现有水分利用效率增加0.1~0.4公斤/立方米,平均增产粮食10%~25%。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