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日讯 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水稻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2007年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比2004年增加41%左右,总产量已达到1599.0万吨,其中70-80%是商品,商品量已占全国商品稻谷总量的25%左右,占全国粳稻商品总量的60%以上,是全国第一大商品稻谷生产省。与此同时,我国水稻生产也全面恢复增长,目前又形成产大于销的局面,全国商品水稻主产区普遍出现销售难问题。黑龙江省稻谷商品量最大,稻谷销售难问题在全国是最突出的。
今年,国家提高水稻保护价,全国水稻面积和总产量将继续增加,这必然会逐渐增加积压稻谷数量。积压稻谷再低价抛向市场,将影响其它销售途径的稻米价格。日前,记者采访对水稻市场有着充分了解的省农科院专家矫江,他说,目前的保护价和过去的保护价相比,因生产成本已大幅度提高,农民生产效益已大幅度降低。本次稻谷保护价每公斤提高8分钱,以亩产1000斤稻谷计算,可给农民增加销售额40元,扣除生产成本增加因素,农民实际增收是很有限的。因此,仅靠国家保护价收购稻谷,黑龙江省今年的水稻生产收益也不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矫江说,稻谷虽然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典型的自产自食作物。全世界大米可进出口数量只有3000万吨左右,与小麦、玉米和大豆相比是最少的,仅占世界粮食可进出口数量的约7%。世界可出口的大米90%以上又是籼稻,而粳稻米生产数量不仅少,可出口数量更少,还不到世界进出口量的10%。黑龙江省生产的水稻就是这种世界少有的粳稻。世界上除了美国和澳大利亚有少量粳稻米出口之外,几乎再没有能大量出口粳稻的国家。而日本和韩国等习惯消费粳稻米的国家又面临继续扩大开放稻米市场。非洲、阿拉伯国家和西亚等喜食粳稻米的国家和地区也不少。黑龙江省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粳稻米产地,加之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黑龙江省的大米完全可以在世界上开辟稳定的出口市场。高价出口黑龙江省的优质水稻,低价进口其它粮食品种,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也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此,矫江建议,黑龙江省应主动向国家争取“产地直接出口权”,以较大的规模企业为主,直接组织对外出口,避免再出现大量存贮稻谷后降价出口或转商销售现象的发生。矫江认为,黑龙江省大米完全可能像泰国大米占领籼稻米市场一样,稳定的开辟粳稻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