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摩的港田二环内限行 营运者安置就业
2008-04-16 09:20:2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张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6日讯 哈尔滨市目前摩托车、港田车机动灵活取缔难,而高额利润又吸引大批无业人员不断加入,呈现出“打了跑、不打再回来”的打游击现象。对此,哈尔滨市政府现场研究治理,将规划出台制定政府规章限行、优先安置就业、贫困者纳入低保等三条措施,破解摩托车和港田车根治难题。这是记者在今日哈尔滨市政府召开的摩托车和港田车整治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屡次治理屡次回潮

  自从3月4日哈尔滨市启动摩托车和港田车整治行动以来,交警部门把三分之二的警力投入到路面上,交通局、城管局每天也派出100人支援整治活动。一个月以后,虽然哈尔滨市一类街道摩托车、港田车明显减少,但实际上其又向二、三类街道延伸了。

  据调查,哈尔滨市现有有牌照港田车、摩托车5000余台(不含无牌无证车辆),其中哈尔滨市市区在籍的港田车、摩托车分别占15%和20%,外县(市)在籍的占65%。哈尔滨市还现有非法营运聚集点约120个。其从业者文化水平偏低,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驾驶技能差,随意违法问题十分突出。

  哈尔滨市公安交警部门非常重视对摩托车、港田车的治理,2007年开展了20余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扣罚摩托车、港田车5150余台(次),拘留78人,罚款65万余元,但收效甚微,整治过后又回潮。

  诸多原因导致根治难

  摩托车和港田车非法营运造成诸多危害,但为何屡禁不绝?对此,哈尔滨市交警支队调查原因有三:首先是收入较高。在营运旺季,有的摩托车、港田车驾驶员月收入达七八千元,吸引大批人不断加入。其次,摩托车、港田车驾驶员多是弱势群体,就业困难。而这一行当对技术和投资要求不高,约束力差,正适应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另外,管理规章缺失也是重要原因。因没有地方法规将此类非法行为列入交通客运处罚范畴,所以,交通违法行为消除后管理部门就必须放车,这就出现了“抓了放,放了抓”的现象。

  三项新政策将解难题

  哈尔滨市提出,将按照公安、交通、工商等联合签署的整治市区摩托车、残疾人车非法营运和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加大整治力度。按照交警管路面,交通局管非法营运,行政执法局管违法占道停车,工商局管市场经营销售,残联管教育的职能分工,从路上违法查纠和源头治本。为根除哈尔滨市摩托车、港田车,除必要的残疾人代步工具外,将对摩托车、港田车的发展实行总量控制,不再新增审批,取消摩托车、港田车以旧更新政策。

  此外,哈尔滨市还提出将落实三点新措施,根治摩托车、港田车问题:一是要完善法规,加强哈尔滨市摩托车、港田车管理方面的地方立法,出台政府规章,在哈尔滨市二环以内限制摩托车、港田车上道行驶。二是开辟就业安置渠道,解决摩托车、港田车车主的生活出路,使他们不再继续从事非法营运。交警部门对违法摩托车、港田车实行登记,然后将营运者情况转到所属各区部门进行优先就业安置。三是对营运者中家庭生活贫困、生活困难的可纳入哈尔滨市低保,由民政部门出台相关措施落实。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