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中考英语冲刺复习 五步巧解英语阅读表达(B)
2008-04-22 16:17:3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2日讯 中考英语阅读表达(B)是2008年中考重新调整的题型。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五级内容目标对写的目标描述,今年中考英语阅读表达(B),实际上增强了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用英语完成任务能力的考查,那么如何在该题的写作上获得理想的分数呢?

  一、总体认知

  1.文章的体裁与特色

  该题考查的是应用文的写作,应用文重在应用,故语言平实、准确、简洁,格式规范,结构严谨。中学生所学的应用文体主要有书信、通知、失物招领、便条、海报、广告、电子邮件、履历表等。应用文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和语言特色,因此学生应对上述两点有所把握。

  2.中英文的提示语

  学生在动笔前一定要研读中英文的提示语。提示语中不仅含有对写作的具体要求:即选用何种应用文体,而且还包含写作的所有信息。

  3.采分点的分布

  该题的分值为5分。学生应特别注意其采分点的分布情况。该题采分点主要集中在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可读性、信息含盖(包括所有信息)、语言表达(无综合性语言错误)和句子数量(不少于5句话)等方面。

  二、写作步骤

  第1步审试题

  审题是突破口。审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审应用文体(2)审格式(3)审人称和时态。学生要认真阅读提示语,弄清要求,明确所写内容。例如:你给Bill留了一张便条,告诉他:你们要于周日早上7:30在学校门口集合,一起坐车去西山野餐,希望他一起去。让Bill不要忘记带上一些食品。请使用至少5句话表达相关内容,并涵盖所有信息。从题目上看文体应该是应用文中的便条(Note),格式已给出,人称则为第一人称为主,时态则为将来时和现在时。这样便为动笔打下了基础。

  第2步圈要点

  审题后要列全要点。仍以上文为例其要点为:(1)活动内容:去西山野餐(2)时间:周日早上7:30 (3)集合地点:学校门口(4)方式:乘车(5)邀请对象:Bill(6)准备工作:带食品。学生如能准确地把握这些考题的信息,就能为语言表达提供正确而全面的信息依据。

  第3步定短语

  学生在列全要点后就应确定文章所需要的短语。仍以上文为例,其短语应为:去野餐,周日上午,学校门口,乘车,带食品等。

  第4步写全文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生就可结合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进行写作。写作中一定要避免使用汉语式英语。句子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学会使用自己熟悉的句型、语法和句法知识灵活地进行表达。就是说此路不通,就要找另一条路走,要有应变的能力,殊途同归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第5步查病句

  文章写完后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尤其要注意人称与数是否一致,动词的时态、语态是否恰当,大小写、拼写、标点、习惯用语、格式有无错误,要点有无遗漏,文句有无语病,行文是否连贯。

  例题:明天早晨8:00,全体九年级学生要在校门外集合,去农场劳动。请穿上旧衣服,自带食品及水,并注意安全。请根据所给条件写一篇简短的通知。

  要求:写出5句话,用上所有信息。

  NOTICE

  April 25,2008

  All the students of Grade N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Union (学生会)

  参考答案:We’ll go to work on the farm tomorrow. Please meet at 8 o’clock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Remember to put on your old cloth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 and drink. Please keep safe when you are working. That’s all. Thank you .

  总之,学生应注意平时的积累,认真对待日常训练,掌握应对策略,寒梅之香一定会扑鼻而来。

  (作者杨丽,英语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研员,国家级骨干教师。)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