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记载粮油副食时价 从老"行市单"看冰城当年繁华
2008-04-23 10:32:3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李斌 刘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3日讯 一张上世纪三十年代发行的《哈尔滨钱粮货物行市单》,记载了外汇、期货、粮油、副食等11个项目当时的时价,验证了哈尔滨当时已相当繁荣。道外区棚户区改造,给淘宝人带来了契机,日前,在道外区十五道街路边,市钱币收藏家协会会长孙亚非发现了这张《哈尔滨钱粮货物行市单》。

  按《中国新闻传播史》记载,各地的“行市单”属于一种“专业报纸”。孙亚非发现的这张“行市单”,由当年的“哈尔滨钱粮货物行单社”出版发行,单上没标注年份但注明了“七月六日”。记者见到,这张“行市单”上有“外币行市”、“汇兑行市”、“本埠现粮行市”、“市公署小卖市场食料品”等11项,还包含上海、大连等地的行市。按照“行市单”记载,当天的“鳌花鱼三角五分/一斤”,“鸡蛋二角二分/10个”;“一美元可兑三元五角”……作为钱币收藏者,孙亚非对历史上的金融行情、外币兑换买卖等都曾仔细研究过。据他介绍,这张“行市单”的基价,应该是以银元核算的。

  据孙亚非讲,卖给他这张“行市单”的市民,其家人曾于1932年在道外区大新街开店,家里不仅保留下了“行市单”,还有当时的账本等。据孙亚非考证,当时,哈尔滨不仅是东北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还跟上海等地联手进行外汇、期货等买卖。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东北每年出产大豆几千亿吨,几乎有三分之二运往欧美及东南亚等地。1922年4月1日,滨江农产交易信托公司改名为哈尔滨证券粮食交易所,资金100万元(大洋)。该粮食交易所的经营模式以期货交易为主,农民春耕时,常借此机会筹措资金;有钱的商人则趁机买下粮食期票,到了秋季收回期票换成粮食。这张“行市单”也是我国早期粮食期货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