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5日电 近日,绥滨县民间发现了一张老县城的布局图,展示了绥滨老县城距今近百年前的历史风貌。从这张布局图上,我们除了可以了解到当时这里的民居、店铺、政府机关等布局,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
当年的繁荣依稀可见
收藏者是一位基层干部,这是一张没有名字的老布局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年这里是比较繁华的。这是一张用铅笔做框格毛笔书写在一张细草纸上的实用图,可以推断是当时公署或是警察部门使用的专用图。就像今天我们在派出所等地看到的布局图一样,详细标明了公所和民所的位置。从图上来看,当时的规划是很严格的。每所建筑的宽度都是十丈,共有八条街道,呈南北对称分布,居所南北宽度分别是37、40、40、26、26、40、40、37丈。而且每条街道都有命名,从北到南分别是康、乐、和、亲、富、贵、文、明,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社会生活安定、和谐、文明的追求。从东到西还分别命名了六个区,分别是一区到六区。每条街道只放号41家,东西长1200丈,南北宽400丈,可见当时这里的规模。
图中明确表明了当时这里有住户107户,公所48家,公地6处,县署在县城的中心,占地58仗见方。佐治局设在三区的乐街,距离县署很近。在县署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商铺等公所,同时还有医院、药房、学校、教堂和其他娱乐集会的场所分布在县城的各个角落。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时有兴业堂、仁义堂、积善堂、恒丰堂、五福堂、耕读堂、师竹堂、吉庆堂等各种店堂铺面场所48家。有的店铺还开了“连锁店”,有两到三家。而有的大户人家的“豪宅”竟然占了三个房号,可见当时有钱人的势力和气派。
一张老布局图带给我们的信息是充足的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能从那微微发黄的草纸上看到了昔日曾经的繁荣,看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井井有序的分布,错落有秩的商铺,高瞻远瞩的公地,都表明了人们当时生活周到的安排和未来生活充满的信心。
迅速发展的小城镇
如今的绥东镇仍然是绥滨县的大镇,这里百年的变迁没有改变它曾经的重镇的位置,在绥滨县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它仍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来到绥东镇采访,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宽敞的水泥马路,林立的商家店铺,热闹的集贸市场,来往的快乐人群,明亮的农家新居,崭新的精神风貌,都在告诉着我们这个小镇经历了百年的雪雨风霜后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
现在的绥东镇已经是当年的几倍的规模了,是绥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乡镇之一。也是农村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典型。这里每年有上万的农民外出打工,其中有的农民不但走出了县、走出了省,还走出了国。就在记者采访的前几天,当地就有20位农民集体到俄罗斯去打工。而且这个镇的农民在北京还建了一个“东北大院”,专门接待当地农民到北京打工,一位镇干部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的农民回家过年都开小车回来。而农民在镇里修建的小楼房,也成为当地的一道景观。
绥东镇也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的崛起,不断地迈向新的起点。无论它作为县城,还是今天的普通的小城镇,它都将朝着它应有的方向迅猛的发展,一个更加“康、乐、和、亲、富、贵、文、明”的绥东将成为今天人民手中描绘的最新最美的图画,如果今天我们再来绘制这样一张布局图,那是当年人们所绝对想象不到的。
老图代表的是过去,讲述的是当年的辉煌,但它值得我们为当年的繁荣而自豪。但在今天人们的手中,必将新桃换旧符,那将是一幅更加新美的壮丽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