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史海钩尘:哈尔滨翻身农民给毛主席写信背后的故事
2008-04-28 09:30:5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秦力超 唐小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王丰摄
  东北网4月28日讯 近日,在黑龙江日报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革命史、名家书画摄影展全国巡回展上,一封已经泛黄的信件以其珍贵和不同寻常在六百余件展品中分外抢眼。开展十多天来,这两页薄薄的信纸牵动着哈尔滨人的思绪:信是谁写的?他们现在人在哪里?信是怎样寄到西柏坡的?毛主席是否收到并回过信?一个个问号等待着人们去解开。

  一封感谢信

  记者在美术馆看到,那是一封60年前哈尔滨翻身农民写给毛主席的信件,两页信纸被保存得十分完好,信是用毛笔竖写的,小楷字体书写得工整而娟秀——

  “毛主席呀,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啦!这回我们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马,分了衣服粮食,也都抱团了……眼看冬天到了,你那里很冷吧。给你捎去一件皮大氅、一双靴子、一双毛袜、一顶帽子。这是我们的翻身果实,也是我们的一点点心意,请您收下吧!”

  信的结尾署名是“哈尔滨市顾乡区靠山屯全体翻身农民”。信中一番质朴的话语流露出东北农民的一片深情,几件衣物代表的是中国农民真挚的心。

  一个故事

  为了探寻这封信背后的故事,记者辗转致电西柏坡纪念馆,纪念馆研究部的史进平女士向记者道出了原委:“一直以来在我们的讲解中都介绍说信是‘哈尔滨农民李学思写的’,这封信在1977年建馆的时候就已经被征集回来了,至于怎样保存下来,还是一个谜团……听说毛主席还给回过信,对于这件事,还有好多的谜团,衣物和回信在哪里?我们还在追寻中。”

  李学思是否在世?知情人又在哪里?记者也在追踪。24日,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那位翻身农民李学思的儿子李德荣,虽然父亲已经辞世,但在哈尔滨市南岗郊区供销社工作的李德荣清晰地记得父亲讲过这段往事:“土改时期,打倒了几户地主,农会将地主的土地、物品都分给了农民,其中有一件紫貂大衣是用多只活貂扒皮制成,十分昂贵,是当时靠山屯地主许家用卖掉85垧地得来的1万多现大洋,从土匪头儿手中换来的。当时土改工作队和农会还专门开会讨论应该将这件物品分给谁,有人提议分给最受苦受难的人,因为我父亲曾给地主扛过18年大活,受压迫很深,最终这件皮大氅就分给了我父亲。当时我父亲说,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们农民用不着,毛主席那里环境很艰苦,我们将这件皮大氅送给主席吧。我父亲是农会会长,1946年入党,但他不认识字。就找到土改工作队队员柏杰和土改工作队领队郭蕻生代笔,信是在我父亲家写的,由父亲口述,于1947年三人共同完成的,装衣物的包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当时我父亲的举动代表了全体农民的心情,因为农民翻身得到了地,生活好了,当时的翻身农民不忘毛主席,不忘共产党,用一封信来表达农民渴望解放,特别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的真情!”

  24日16时,记者打通了代写人郭蕻生的电话。已89岁高龄的郭老定居北京,话筒中郭老声音洪亮。当年的往事在郭老的回忆中越发清晰起来:“土改时,挖财宝挖到了这件皮大氅,那是地主家最好的一件皮大衣。当时分给了为地主扛大活的头儿——李学思,当时我是土改工作队的领队。信是1947年冬天写的,就在顾乡区靠山屯。”郭老确认:“信是由柏杰代笔写的,那字迹是柏杰的字迹,我看过这封信,清楚地记得信的内容。到了1948年,信和东西都交给了上级党组织,最后由哈尔滨市委将东西和信送到了西柏坡。”据了解,郭老1948年6月离开靠山屯,并于1954年到北京中央组织部,后来在教育部工作直到退休。

  一段历史

  “送给毛主席的信是否有回信?”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德荣回忆说:“有。建国后的一天,东北行政委员会派人骑马来到了我家,读了一封毛主席给我父亲回复的信,信中意思是说‘东西收到了,谢谢农民代表李学思。毛泽东’,遗憾的是,来人念完信就将信带走了,我们没有保留原件。”

  “1970年黑龙江代表团去西柏坡考察,纪念馆的人对代表团负责人说,如果写信人李学思健在,希望他能来西柏坡看看。当时我父亲因为给地主扛过大活已被打成走资派。代表团的人回来找到正在万家水田农场蹲牛棚的父亲,十分意外:这是一个纯正的农民,能有什么问题?1971年,父亲终于被放出来了。到了1974年,我父亲手持着市委的证明被请去北京等待毛主席的接见,但是毛主席出于身体原因未能接见我父亲,我父亲便从北京去了西柏坡。在西柏坡看见了自己送给主席的皮大氅、靴子等物品的复制品,并特地在西柏坡留影以作纪念。”

  “2006年5月的时候,我专程去了西柏坡,想看看我父亲当年送给主席的物品,可是未见其踪迹。我将父亲30年前在西柏坡照的照片送给了纪念馆收藏。在那里,我还看见了我父亲当年写给主席的信件,我很激动,那是父亲质朴的口吻。当地百姓对我都很热情,我才知道父亲的名字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只有两位农民代表给主席送过东西,其中一位就是我的父亲。”1982年,66岁的李学思去世,去世前身为哈市南岗区政协主席。

  据记者了解,原来的靠山屯现在是南岗区王岗镇靠山村,属于哈市近郊,如今大部分人还在种地,但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改时期分给李学思的房子现在已经新建了砖瓦房。遗憾的是,经记者和有关部门多方查找,在哈市并未寻找到毛主席回信的原件。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