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有美食同享 有困难同当 震区帐篷里百家人成一家
2008-05-28 09:30:3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旭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8日讯 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些大家族为了有个照应搬到一起,男女老少两三代十几口人挤在一个帐篷里,还有许多家庭被安置在住着百十户人的大通铺帐篷里。地震破坏了大家的生活,但共抗地震的决心拉近了彼此间的亲情。

  广元市南环路就有好几个100多户家庭挤在一起的大通铺帐篷。据了解,南环路一带有3万余居民受灾,房子成了危房,他们中的大部分搬进了社区搭建的帐篷里。昨天上午(下午发生了余震),记者冒着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危房墙体可能断裂坠落的危险,进入了这片危房区,看到所有楼房上全留下从上到下手指粗的裂缝,地上是坠落的水泥板、玻璃、瓦片,眼看着一些楼顶摇摇欲坠。当地居民康纪祥远远看见记者还想向前走,赶过来把记者拽了出来。25日,人和集团运送救灾纯净水的车辆到达时,康纪祥曾组织居民卸车,与记者有一面之缘。那天,居民们每人领到了一箱哈市的赈灾水。

  康纪祥邀请记者到自己住的帐篷做客。记者看到,那里1000多米长的路面完全被帐篷占据,只留下中间约两米宽的通道。康纪祥一家人所在的大通铺帐篷里一共住了大约100户居民。帐篷有六七十米长、约十米宽,并列放着4趟“大床”。

  康纪祥说,地震后他家什么都没带出来,也不敢再回去取。他们一家和父母及两个弟弟的全家共11口人住在一起,分3张“床”。他们的“床”和另外近100户家庭的“床”挤在一起。“一家人挤在一起都不方便,更何况100多家,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哪还顾及那么多。”康纪祥说,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到社区设立的公共卫生间洗漱,然后回来用液化气罐做早饭,端给卧床的父母,布置好3个孩子的家庭作业。白天,社区干部会按人口送来粮和瓶装水。晚上,他们家人和旁边的人就聚在大帐篷里,谈论地震、救灾和震后安置的事。前几天,有几户居民冒险回到危房搬出了电视,此后的晚上,很多人都聚集在这几台电视前看抗震救灾的报道。几天下来,大家的关系越来越近,渐渐像一个大家庭了。谁家遇到什么困难,大家会群策群力帮着解决,谁家做了好吃的,都先给邻铺的老人送一份。25日那天,发生余震后又下了雨,他们年轻力壮的晚上没睡觉,轮流用木方顶起帐篷顶,让积下的雨水泄下去。

  正在记者与康纪祥说话间,帐篷里的几家人开始生火做饭了,有的用电炉子,有的生起煤球炉子,炊具看样子是冒险返回原来的家里取出来的。他们这天的午饭有腊肉、炒瓜片、咸花生、洋葱等,主食多是馒头。

  康纪祥的弟妹也买回了空心菜,蒸起了荠菜丝,张罗着午饭。旁边的顾大嫂听说记者是从哈尔滨来送救灾物资的,就端来了一大盘腊肉,又送过来两瓶水。在这个时候,当地居民的感恩之心让人感动。记者执意不收,康纪祥硬塞过来说,大家现在喝的水还是从哈尔滨送来的,他们感谢哈尔滨人对灾区的支援。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