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显忠生前
东北网6月11日讯 在哈洽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哈洽会的诞生不辞辛劳,他们为哈洽会的发展殚精竭虑,他们为哈洽会的成长精心攒下每一张“底片”……正是有了这群哈洽人,哈洽会在这块土地上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声名远播,蜚声中外。
哈洽人,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是他,高瞻远瞩,历尽艰辛,把“哈洽会”引到哈尔滨,使这座城市从此磅礴大气;
是他,深谋远虑,敢于建言,把沿边开放纳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使这座边城从此充满朝气;
是他,思想犀利,大胆决策,迅速开放我省沿边20个口岸,使一座座口岸城市从此名扬欧亚大陆,成为对俄贸易的桥头堡……
他就是——杜显忠。
“哈洽会能办到今天,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知名的经贸盛会,有一个人我们应该记住他——杜显忠,我说他是哈洽会的开拓者。”这是当年杜显忠副省长工作处处长臧金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1988年,时任副省长的杜显忠应邀率领黑龙江经贸代表团参加了大连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洽谈会。据臧金华回忆,一天,杜显忠向大家发问:“你们都参观了,大连能开这样的经贸会,我们黑龙江能不能开?”当时,在座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难!然而,杜显忠提出在黑龙江省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洽谈会的大胆设想,并不是凭空想象,他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杜显忠向在座的人做了几点分析,深刻、精辟,现在看来思想十分超前。他说,黑龙江省与前苏联有3000多公里边境线,或隔江相望,或陆路相连,在经济贸易合作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是其一;其二,黑龙江省是全国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量居全国第一位,具有对外经贸合作的吸引力;其三,黑龙江省金子镶边,煤炭、森林、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具备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条件。
省委、省政府同意举办洽谈会的建议,指派杜显忠向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请示汇报。臧金华回忆道,杜显忠连续去了三四次,辛苦不说,有时还会遭遇冷眼,但在杜显忠眼里,一切都无所谓,只要能批准黑龙江开办洽谈会。当时幸亏遇到一位黑龙江的老乡,帮了咱们不少忙,最后得到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批准。1989年,我省第一次在哈尔滨市举办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洽谈会。这次洽谈会开创了我省对外开放新局面,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同意黑龙江省于1990年继续举办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哈鱼籽等,最后敲定贸易方式为易货贸易。
从1990年开始,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洽谈会被确定为“中国·哈尔滨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合作洽谈会”。省委、省政府也把办好洽谈会纳入对外开放的重要日程,责成杜显忠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心指挥。杜显忠首先设立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局,确定为副厅级机构,内设边境贸易处、经济合作处和劳务管理处,健全完善了开展边境贸易的组织领导机构。而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建设边境贸易口岸。在黑河、绥芬河、同江等口岸的基础上,积极组建了东宁、密山、虎林、抚远、饶河等口岸。1990年全省边境口岸已达到20个左右。那时说口岸批的太多,对杜显忠也颇有微词。然而杜显忠非常坚决而且思想超前,1988年时他就看到了会展经济的拉动作用。他认为,有人来,才有商业活动,才能有交易。
杜显忠还积极开展对原苏联的经贸合作,组织边贸企业多次赴苏联的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伊尔库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地考察,洽谈贸易合作,结交了大批合作伙伴。
在担任副省长期间,杜显忠的“杰作”很多,但他深谋远虑,敢于建言,令我国把沿边开放纳入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使处于边境的黑龙江融入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洪流中,这应该算是杜显忠对黑龙江的最大贡献之一。
臧金华回忆说,杜显忠当时联合辽宁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国对外开放研究院,于1990年举办了对外开放研讨会,在会上,他直言只搞沿海开放,不搞沿边开放是不完全的。建议国家实行沿海开放与沿边开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之后,杜显忠提出的沿边开放被国家承认。中央批准我省的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的珲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浩特市为沿边开放城市,执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
因为黑龙江在对俄边贸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授予杜显忠一枚勋章,同时授予勋章的还有时任省长邵奇惠。
杜显忠虽已乘鹤西归,回顾哈洽会举办历程,作为哈洽会的开拓者,杜显忠将永载哈洽会的史册。“没有他就没有哈洽会!”这话毫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