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天元集团副总经理刘春生返乡甘当领头羊
2008-06-23 12:45:3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3日讯 6月中旬,哈市迎来持续高温天气。42岁的刘春生带领村民挥汗如雨,建造起10多栋大棚。

  刘春生是南岗区红旗乡红旗村村民,用他自己的话说“在36℃的高温中干活儿还是平生第一次”。如果提及他的另一个身份———黑龙江天元运输集团副总经理,他这辈子都不需要再出苦力了。但是,“返乡种地”的刘春生,建温室大棚的目的只有一个,能让老家再快一点儿发展、村民再快一点儿增收。

  十年创业史、两代不用愁

  刘春生是地地道道的红旗村人。郊区长大的刘春生高中毕业就职于乡供销社,十多年的商业经营让他对市场有着“特殊”的敏感。1998年,32岁的刘春生放弃“铁饭碗”,辞去供销社职务与几位同伙儿搞起了个体客运。

  跑客运不容易,无论冬夏,都是早上四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刘春生一出手就买了“哈八型”大客,这台当时双哈线的高档客车,让他的客源格外好。1999年,双哈线上的80多台客运车辆出现“运能过剩”问题,新一轮客运重组必须进行,年轻的刘春生参与组建了黑龙江天元客运集团,并出任副总经理。

  新集团是黑龙江省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所有营运大客都是性能最舒适的“金龙”大客车。每台大客车价值60万元,刘春生一口气买了五六台。

  双城市位置好似哈市南大门,近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与哈市的人员往来十分密集。天元大客的客流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效益当然是没的说。

  其后,天元集团分别开辟了宾县及伊春等客运线路。

  经过十年拼搏,年轻的刘春生成为省内客运市场上的老人儿,20多台大客“日进斗金”,他每天的工作基本就是核对进账单,不但让他这辈子衣食无忧,就是下一辈儿也不会为钱发愁了。

  家乡发展慢、誓做领头羊

  平日无愁的刘春生,却开始了“自寻烦恼”。

  住在市里的刘春生,近两年经常回到村里去。他的第一个“发现”,是村小学被取消了,孩子们到乡中心校上学路途远了。于是,他在去年新学期开学前,花7万多元买台大客车,专门接送红旗村的小学生,不但车费分文不收,每学期还要搭上3万多元的费用。

  第二个“发现”是红旗村在当地的发展明显落后了。别的村几乎全部修通了水泥路,红旗村还有红砖路,有的地方还“水泥”路。红旗乡地处近郊,棚室菜满地皆是,但唯独红旗村是空白。人家一亩大棚一年净挣1万元,红旗村村民大多数还在“种玉米锻炼身体”,一亩地一年挣200块钱还没把握。更没法与棚室种蘑菇的人家比了,人家一亩蘑菇能挣五六万元,是种玉米效益的三四百倍。

  再深入了解,他的最大“发现”,不是村民不想干点啥,而是缺少带头人,没资金、没技术、没市场,一家一户没法干。乡村干部和村民们,都希望他回来当这个“领头羊”。

  刘春生做通家里工作,一下投资500多万元,建造30座温室和100栋大棚,使红旗村一跃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棚室菜生产基地。他注册了“兴旺蔬菜种植合作社”和“聚财畜牧养殖合作社”,力争将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吸纳到合作社里,通过畜牧养殖的粪便制造沼气,再用沼渣做肥料生产绿色蔬菜。

  目前,12座大棚已经建成,40多户村民已成为社员。刘春生整天围着大棚转,操心费力的日子也许刚刚开始,但这个小有名气的“车老板”,决心要做一个响当当的“菜老板”。

责任编辑:郭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