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5日讯 就在小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打击再次落在他的头上。母亲去世,孤苦无依的小妹妹回到父亲身边,同母异父的小弟弟暂时搬到姨妈家。今年年初,妹妹感觉视力下降,小郑没敢告诉妹妹实情,而是连哄带骗将妹妹领到省城,在一家大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令人遗憾,妹妹同样是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绝不能让妹妹像自己一样失去光明。小郑下决心,借钱也要为妹妹治病。妹妹的手术完成了,小郑却背上了上万元的债。小郑没有放弃,他拼命地工作赚钱,他不想看到妹妹走进黑暗的世界。
小郑来到了位于道里区友谊路的一家按摩院上班。不到一个星期他就适应了新环境,在几个诊室里走动就像长了眼睛,但除了洗澡和回家外他很少出门。他告诉记者,虽然来哈尔滨已好几年了,但他对这个城市还很陌生,只知道在自己工作的按摩院附近有一条很有名的中央大街。
12岁双目失明经历生存考验
小郑家里条件很差,一家老小靠父亲耕种的15亩地维持生活。赵国晶两岁时,母亲双目失明。后来,家里又添了两个妹妹。小郑12岁时,父母离婚,母亲带着小妹妹改嫁,又生下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母亲改嫁后,刚上小学2年级、刚刚12岁的小国晶只好辍学回家,帮父亲种地,在家做饭操持家务。小郑告诉记者,那段时间日子过得特别苦,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的小屋只有20平方米,因为没钱安玻璃,就在窗框上钉块塑料布。父亲去外地打工,一天能赚8元钱。为了省钱,兄妹俩几乎从不买新衣服,冬天也只穿着单鞋。从14岁起,小郑感觉自己视力开始下降,看东西越来越模糊;18岁时,他彻底失明了。从一个顶门立户的“男子汉”,变成了一个吃穿都要别人照顾的“累赘”,面对眼前漆黑的世界,小郑开始消沉、烦躁,甚至绝望。在经过一段痛苦之后,小郑慢慢振作起来,他不再自暴自弃,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20岁时,在好心人指点下,小郑孤身一人来到省城哈尔滨闯荡。他先是在香坊区横道街附近一家按摩院学习按摩,后来又到省残联阳光残疾人技能培训学校“深造”。学按摩要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小郑虽然认字不多,但从小就非常喜欢看书。失明使他失去了看书的机会,为了学习按摩,能独立“阅读”资料,他开始学盲文。当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后,小郑终于有了收获。去年,他拿到了初级按摩师证书。
小郑笑了,他不再是一个废人,他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支撑这个家。小郑向往着,等攒够了钱,结婚成家。
每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医院包吃包住,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工资,小郑除了洗澡和买一些日常必备的洗漱用品花去几十元钱外,所有的钱都寄回家。为了节省开支,他从不去看病,感冒就吃几片药挺过去。为了多赚钱,住在医院的小郑有时加班到九十点钟。小郑从不买新衣服,几天前他将刚洗过的裤子晾在水房里丢了,他连换洗的裤子都没了,幸亏一位来按摩的好心人买了一条裤子送给他,才让他摆脱了窘境。
一起工作的同事对他都很关照,聚餐时叫上他,又不让他出钱。要强的小郑不好意思,总是找理由推辞,周围的人以为他很孤僻,其实他也很希望和大家在一起,只是自己经济条件差,不想给大家添麻烦。工作期间,培训学校几次打来电话,希望他回学校继续学习,因为再学两个月就能拿到中级按摩师证书,4个月就能成为高级按摩师,而且培训费全免。小郑也非常渴望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但他说自己现在急需赚钱,没有时间去学习,还是等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吧。虽然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但电话费是不能省的。他几乎每两天就要给家里打个电话,询问家里每个人的情况,因为他非常惦记着自己的家。
好心人救助重拾信心
妹妹的病情刚刚稳定,小弟弟眼睛又出了问题,需要手术,这对小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将小郑击垮,小郑横下一条心,就是卖肾也要把弟弟妹妹的病治好。医院的同事对小郑的遭遇都很同情,在各方面尽可能地给予照顾。医院的戴伟亮院长更是想尽办法,联系残联和民政部门,向来按摩院按摩的人讲述小郑的情况。在山穷水尽之时,来此按摩的黑龙江大庄园集团董事长陈希滨,听说了小郑的不幸遭遇,当即决定,小郑弟弟的手术费他们公司全包了,并承诺负担起小妹妹后期复查的相关费用。陈董事长还亲自联系医院,办理住院相关手续,甚至连病人陪护等事宜都安排妥当。弟弟的病情稳定下来,小郑笑了。
心系灾区捐出550元
好心人的帮助让小郑暂时渡过了难关,他又开始拼命地工作、赚钱。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虽然看不到电视上一幕幕让人感动、催人泪下的画面,但小郑和全国人民一样,牵挂着灾区人民。没有人动员,他和按摩院的几位盲人一起,每人从工资中拿出50元钱,捐给了灾区。钱虽然不多,但这是几个残疾人的一点儿心意。虽然自己家的情况还急需别人的帮助,但小郑又从别人捐助给他的为数不多的钱中拿出500元,捐给了灾区。小郑说,大地震让很多人遭遇不幸,很多人失去家庭,很多人成了残疾人。和他们相比,我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