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政协委员建议出台法规约束国货挂“洋牌”
2008-07-03 09:38:10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黄迎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3日讯 连日来,《生活报》对“洋牌”国货充斥商场的现象进行了连续报道。2日,记者从工商、物价等部门了解到,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对此,省政协委员提议,应制定相关的法规,形成准入制度,中国商场内洋文品牌应该在明显位置标注中文。

  《“洋牌”国货充斥商场》在各家网站受到网友热议。一位搜狐网友说,如果大家购物时不只看品牌名称,多注意商品吊牌上的厂家,就能识破这些“洋牌”国货的本质,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确应该成熟一些。另一位网友说,商家确实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如果大家的消费观念成熟一点,这种现象就会减少。网友果果说:“标上中文名称是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商场应该督促商家在明显位置挂上中文名称。”公务员曲艺说,商品是围着消费者转的,哪种商品受到消费者欢迎,商家就会往这个方向去做,如果大部分消费者不接受“洋牌”国货,不去购买没有中文名称标注的商品,自然这种商品也就没有了市场。哈市某企业员工齐阳说,商场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应该出面规范一下。“商场应该有爱国热情,出面让代理商挂上中文名称,这并非难事。”大学教授杨文清说。

  据工商、物价、商标等部门介绍,确实没有一条法律法规对这种现象进行规范。工商物价部门进行检查时,核准商品是否明码标价、商品上是否有中文标识,而商品名称的选择是商家的自由。物价部门一位负责人说,检查中,也发现一些商场存在这种现象,从民族感情上,这些商品面对的是中国消费者,执法人员也觉得应该在商品价格签上写中文名称,但苦于没有法规规定,无法进行规范。

  据了解,品牌进入商场后如何展示,是品牌代理商的自由。要在洋文品牌旁边另加上中文名称,可以由商场出面与代理商协商,然后由代理商向厂家方面确定中文名称,这一系列的工作后,中文名称就可以确定并展示出来了。

  省政协委员杨晶觉得,在本国商场上,为了让中国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他们要购买的商品,“洋牌”国货应该在明显位置标上中文名称。没有标注中文名称的“洋牌”国货,不符合中国国情,损伤了民族自尊心。她提议,出台相关法规,形成一种准入制度,这样一来,“洋牌”国货就不能误导消费者了,真正地做到了方便中国消费者购买,从而也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