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图为大片的庄稼裹挟的泥沙流进大江。
东北网7月21日讯 每逢大雨,必然成灾。15日夜里的强降雨,让哈尔滨市呼兰区黄土山林场场长王晓臣整夜难眠。16日一大早,王晓臣上山查看,灾情没有想象中的严重,但仍有部分山体发生垮塌。
王晓臣说,一个月前,黄土山林场下了一场急雨,万家沟、四道沟等沟壑发生大规模垮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大块山体在水流的冲击下形成垮塌,土块翻滚了几百米后,仍像汽油桶一样大小,泥石流冲毁了道路及农田,黄色的泥沙直入松花江。
黄土山林场位于松花江北岸,东西长近60公里,当地土质为中液限黏土,防冲刷能力极弱,整座林场被暴雨冲刷成60多条纵横交错的侵蚀沟,其中最长的侵蚀沟长达两三公里、宽达四五百米。近几十年来,受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黄土林场水土流失呈严重发展趋势,每年都有8.88公顷农田及6.2公顷林地被冲毁,约有近10万立方米沙土倾泻进松花江。
如果说,过去的水土流失只是危害黄土山林场,而在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黄土山林场的水土流失直接危及这项耗资20多亿元的国家重点项目。大量泥沙不断流入库(湖)区,将形成无意义的堤坝并抬高河床,使江面变窄,防碍航道及发电,最终对大坝造成危害。
呼兰区有关部门曾组织专家对黄土山林场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过调研,他们的结论是,应立即启动黄土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从根本上消除大顶子山航电工程的心腹之患。如果非要等到必须采取排沙手段来维持航电工程运转,将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黄土山林场场长王晓臣说,黄土山流域治理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理,重点是进行防护工程建设,即在侵蚀沟设立挡土墙、截水沟、护坡、排水沟等防护工程,在侵蚀沟及防护工程上部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护农田及林地,最终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