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省军区某边防团六连履行戍边卫国使命纪实
2008-07-31 08:48:2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周军 文天心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31日讯 翻开六连的史册,看到的是一部战斗史、边防史、荣誉史。战争年代,这支英雄的连队攻打南京,把鲜红的军旗插在了国民党总统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再立新功。和平时期,守卫北京、边防战备又留下他们战斗的雄姿。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绥芬河口岸、中俄两国贸易大门,六连官兵又以新的战斗姿态守卫在改革开放的前沿。

  弘扬传统建连队,牢记使命铸军魂。“身居国门,常备不懈;身居口岸,一尘不染;身居商都,传统不丢”的连魂,指引连队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两次荣记集体一等功;连续10年被省军区树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先后有10多位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到连队视察,给予高度评价。今年7月,六连被省军区授予基层建设红旗连荣誉称号。

  国门常奏精武曲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部队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近5年,六连仅执勤巡逻车就更换了3代。每次换装都是对官兵文化知识的挑战。

  六连党支部感到,要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有效履行担负的新使命,首先要战胜知识饥荒,奋起“补差”,用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官兵戍边本领。

  每逢周末假日、正课之余,总能看到营区内外如火如荼的学习景象。学俄语与掌握常用执勤用语相结合、学电脑操作与掌握高科技知识相结合、学法律知识与掌握边境管理法规相结合、学外军与提高执勤能力相结合。向“老边防、老住户、老林工”学思想、学经验、学知识;练体能、练技能、练智能,官兵人人练拿手绝活,个个当执勤能手。

  605哨所原哨长石子栋,练就了辖区情况“一口清”、边防政策“问不倒”、执勤巡逻“活地图”的绝活,被誉为“边防通”。军械员蒋奇贺,掌握了把连队武器装备数量、质量、性能熟记在心的本领。去年,一位将军到连队检查武器装备,顺手从枪柜里拿出一支枪,蒋奇贺随口准确说出了这支枪的枪号、性能、使用人,并在无光的条件下,50秒内对03式自动步枪进行了分解组装,将军夸赞道:你是业务最好的军械员。

  近年来,全连95%官兵参加自考、函授等学历升级,有30多人获本科、大专文凭,35人考上军校、直接提干, 7人受军以上单位表彰,有20人在团以上组织的比武中获得第一。全连干部骨干达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100%能操作使用计算机,100%能操作使用自动化办公系统,100%能操作使用视频监控执勤系统。官兵们先后探索出自动步枪夜间射击瞄准法、防红外线夜视侦察泡沫盾牌、高射机枪精确打武装直升机等11项科研成果。

  坚持按实战要求锤炼部队,是六连军事训练的老传统。基础训练,挑复杂的天候环境;战术训练,在生疏地域展开;课目设置,选最难最强的进行。一次,连队组织野外训练,刚把部队拉进山里,天空就狂风大作,瓢泼大雨铺天盖地,他们没有因为天气变化而减少课目、缩短时间,直到把全部内容进行完才把部队带回。2006年4月,省军区工作组对六连进行军事考核验收。在考核五公里武装越野时,选择了一条六连从来没有跑过的山道,一段3公里长、坡度达30度的上坡路。官兵们靠着平时练就的素质,只用了25分11秒就跑完了全程。没来得及喘口气、擦把汗,考核组又随机抽考30名干部战士进行精度射击和应用射击考核,结果全部合格。

  靠着过硬的军事素质,连队连续12年在团里比武竞赛中获得第一。

  驻地振兴我有责

  六连官兵把参与“国境商都”建设看作是应尽的义务,从人民广场改造到国门工程建设,从人工湖挖掘,到跨城高架旋转斜拉桥竣工,绥芬河市政重点工程规划到哪里,六连的旗帜就飘扬到哪里。

  1990年4月,绥芬河市国门口岸破土动工。六连官兵承担了工程最艰苦的挖地基任务。4月的绥芬河冰雪未消,冰冻土层依旧坚如磐石,官兵们挥舞镐头,一刨一个白点,工程进展缓慢。为加快施工速度,大家只好用火烤,烤化一片挖一片,战士们手掌磨出了泡,虎口震裂出血,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20多天连续奋战,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保证了国门工程如期进行。

  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是六连几十年不变的战斗作风。2006年6月30日,绥芬河市跨城高架旋转斜拉桥竣工,第二天上午,大桥将举行隆重的通车仪式,但桥周围道路草坪铺设任务还没有完成。紧急情况下,市政府向驻军求援,六连和10多家驻军单位及上千名民工连夜突击会战。从晚上6点奋战到次日凌晨5点,提前3个小时高质量完成了4000平方米的草坪铺设任务。任务完成了,战士们却累得坐在地上睡着了。

  六连把“富民兴边”落到实处。近年来,六连结合边境管控与驻地绥东村建立帮建对子,引导群众脱贫致富。村民李星,1993年抱着淘金梦来到绥芬河,他无技术、无资金,靠打猎采集山菜谋生,成了村里的困难户、“重点人”。连队组织官兵帮他协调资金场地,种植了木耳,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去年,40多岁的李星取上了媳妇。在连队的帮扶下,绥东村有35户群众全部脱贫,收入由过去3000元增长到7200元,被黑龙江省评为安全文明先进村。

  穿上军装当名好战士,换上便装当名好市民。前不久,一班士官张玉国回家探亲,在绥芬河火车站等车时,一位老大娘交谈得知小张是一名军人,就放心把小孩交给他照看,说自己到站外买点东西一会儿就回来,结果,张玉国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见这位大娘急匆匆赶回来,可自己乘坐的那趟火车已经开走了。大娘知道后十分抱歉,说啥也要买礼物感谢他。张玉国却说:大娘,你对我的信任就是最好的礼物,我坐下趟车就是了。

  身居口岸铸本色

  依托中俄贸易,绥芬河市踏上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六连住在绥芬河市中心闹市区。官兵们自觉接受复杂环境考验,在黄金口岸铸造了当代军人不变的本色。

  连队组织官兵走市场,进工厂,观口岸,访商户,行走在商人如织的青云街,官兵们看到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驻足年创税过亿元的青云市场,到处是川流不息的繁忙交易景象;参观驻地改革开放史、百年口岸兴衰史大型展览,绥芬河变化触手可及。官兵们感慨地说:为日益富强的商都站岗感到光荣。全连叫响了“人民富裕我高兴,商都繁荣我自豪”的口号。

  绥芬河市被誉为连通亚欧大陆的黄金通道。而六连辖区内分布的铁路和公路两个口岸,正好处在通道的咽喉位置。一些不法分子就把发财梦寄托在了六连官兵身上,试图从这里打开缺口。连队搞好拒腐防变教育的同时,邀请地方法院、检察院、宣传部等单位领导作形势报告,请老边防回连队讲传统,组织官兵参加公判大会和法庭听审,参观看守所,通过现身说法筑牢官兵思想防线。在口岸筑起了一道撕不开的钢铁防线,在国门耸立起一座撼不动的“界碑”。

  在六连辖区的边境线上,盛产素有“软黄金”之称的食用菌松茸,这种纯天然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其畅销。价格最贵时每公斤达1000多元,还盛产刺五加、五味子等名贵药材,巨额利润的诱惑,致使一些边民经常铤而走险,非法越境采摘。

  一天,绥芬河市某经贸公司张经理的亲戚在边境军事禁区采集,被哨所战士抓获。这个公司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和六连是共建单位,曾对六连的建设给予过不少帮助支持。张经理得知情况后,带着礼物开车来到六连,一见面就对连长沙宏伟说:“不好意思,我亲戚不懂规矩给你们添麻烦了,今晚上我在市里最好的酒店请客,上次咱们定的帮助连队买电脑的事已经落实了,近几天就送来,连队还需要我们办什么尽管说。”沙宏伟对张经理说:“虽然我们相互之间给予过很多帮助,但在这个事上不好办,他已经触犯了边境管理规定,我们已经移交给有关部门了。”这位经理只好遗憾的离开了连队。

  这就是六连,如同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飘扬在“国境商都”;这就是六连的官兵,把中国军人的形象树立在国门口岸!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