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7日讯 25日,哈尔滨市各中小学校分别公布了班级榜,虽然老师尚未确定,一个个新的集体已产生。“学校分班有什么准则?”“分班是如何进行的?”“学校分班公不公平?”虽然教育部门和学校一再强调,在分班和老师分配上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各学校也使出浑身解数提高透明度,可是家长们仍然对分班有种种质疑。有些家长甚至托关系走后门,花钱送礼找学校领导,为的就是把孩子分到一个“好班”。
教育部门:分班实行“两先一抽不调”
记者从哈尔滨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初中、小学实行“两先、一抽、不调”的分班方式,即先公布新生名单和教师组合名单,由家长代表抽签决定班和老师,一旦确定后任何班级不准调换学生和教师。同时,哈尔滨市教育局规定各校新生编班要做到“四个均等”,即优生差生均等、男生女生均等、班级人数均等、班干部数均等,并明令不准办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和甲乙班。
学校:班级没有好坏之分
“学生分班,遵循教育部门要求的‘均衡原则’,各个班级之间没有好坏之分。”哈尔滨市一二四中学的张馨元校长说,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没有考试成绩,按成绩分好坏班的说法不成立。如今小学生的等级评定基本上都是优,只有个别学生会得B,在分班时,学校会将等级评定为B的学生平均分到不同的班级里。
张校长说,学校在分班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男女生比例要均衡。其次是将各对口小学的生源平均分配,尽量不让同一小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班。在分班中,还要将有特长和在小学里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里,这种分班的方式更有利于今后班级里组织各种活动。
哈尔滨市安广小学校解艳荣校长说,一年级的新生,班级虽然不同,但他们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她说,新入小学的孩子,学校对每一个学生都不了解,不会因人分班。分班是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的。许多家长以哪位老师带班来论班级的好坏,在老师没有抽签确定之前,这都是个未知数。
哈尔滨市第98中副校长季德功说,现在分班,搞得就跟地下工作一样,一是班级的师资配置不敢公布,二是分班名单不敢提前公布。其实,学校分班的规则远不像家长想的那样。没有学校会把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放在同一个班级里。
家长:分班背后有“门道”
为了让教育公平化,近年来,哈尔滨市教育部门不仅出台了许多制约规定,还几经改革,使分班、定老师越来越透明化。然而,这一切做法,并没有改变家长们根深蒂固的想法,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家长仍然固守分班背后肯定有“门道”的看法。
26日,记者对50余位中小学新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8成家长认为分班里的“学问”很大,“条子”班、“关系”班,这一切只有学校的领导们心知肚明。有近一半的家长表示,为了给孩子选个好班,都通过各种关系与学校打了“招呼”。有的家长还采取给老师送礼的方式,如果礼物让老师退了回来,家长的心头就会又增添一份担心。
为分好班家长各显神通
相对于小学生的家长来说,初中生的家长对于孩子分到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更为关心。“初中四年是孩子学习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步,选一个好班级,有一个负责任、业务水平高的老师,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哈尔滨市某机关工作的张女士说,她的儿子在继红小学读书,对口中学是哈尔滨市第69中学。张女士说,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到一个好班级,她动用了所有的社会关系。25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学校看了班级榜。班级确定了,可这个班到底是好还是坏,她心里也没底。
她告诉记者,与儿子小学同班的五六名同学被分到了同一个班,当日晚上,几位熟悉的家长相互通电话,一打听,每位家长都和学校打了“招呼”。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名校里的各种“关系”班、“条子”班等,家长们又有了新的看法。“什么样的班是好班?”一些家长认为,给孩子选班,就选学校老师、教育局内部职工家孩子所在的班,这样的班级,师资力量配备肯定错不了。
一位家长说:“一所名校,初一新生几十个班级,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每名家长都找关系,学校哪能照顾得过来?”另一位家长表示,如果拿“条子”的学生分在同一个班,这样的班级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好,可是并不代表学生的素质好。如果是学校的内部老师为孩子选班级,肯定会选一个学生整体素质好、老师又负责任的班级,“因此,跟着老师家的孩子走,没错。”
选班级不如管好孩子
对于分班,也有一部分家长泰然处之。“孩子学习好坏,将来有没有出息,不在于班级,也不在于学校,孩子本人才是主因。”哈尔滨市第113中学的一位新生家长说,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了,如果孩子本人不努力,再好的班级、再好的老师也没用。
“看看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高材生,他们是怎样的学习条件,不也照样考清华,上北大吗!”家长王女士说,家长们在费尽心思找关系、选班级时,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努力学习。不论好班、坏班,学生都有好坏之分,家长的过度紧张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