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7日讯 “松花江又出鱼了!”鲫花、鳊花、胡罗、铜罗……这些曾一度在松花江里几乎绝迹的特有鱼种,最近一段时间里,重新出现在松花江的水域中。
一时间,省内的几家钓鱼网站上,有网友们不断发贴,讲述在松花江内的钓鱼收获。而在公路大桥、金水河、滨洲铁路桥下,每天也坐满了许多钓鱼人。但众多的鱼友中,也有人为图省事,在公路大桥上面,用海竿从桥面直接向江心垂钓。对此,交警部门表示,这种行为既不安全,同时也阻碍了桥面的通行能力。
24日21时,公路大桥灯火通明。在桥头北侧1公里内,排满了海竿。远远看去,如树林一般。几十位钓友每人都手扶桥栏,目不转睛地盯着竿梢。一旦发现竿梢稍有动静,便顺势提竿。如若有鱼获,马上有附近的钓友围聚过来品评议论,安静的公路桥上立即变得热闹异常。记者看到,一个钓鱼人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用海竿钓上一尾重近300克的鲫花和两尾“嘎牙子”。该人说,这些鱼在20年前几乎绝迹,现在因为松花江的水质好了,他每晚都能有近1公斤的鱼获。
然而,有人对此做法提出了异议。“这些钓鱼人影响了航道的顺利通行。”渔民王先生说,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他驾机动船从公路大桥下经过时,由于没有看见从桥上甩下的鱼线,被鱼线缠住裤脚,随后被带出的鱼钩划坏了裤子。因为没有剪刀,他后来用船帮将鱼线磨断。由于鱼线很细,故在行船时很难察觉,尤其是晚上光线不足的时候。这样一来,就给来往的船只和船员构成很大威胁。他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对公路大桥上到处甩海竿的钓鱼人进行整治,劝阻其不要在江面上继续“设套”了。对此,钓鱼人张广财说,20日晚他在此钓鱼时,因为桥下过船,将他的一根海竿从桥上直接带到江里。
负责松花江公路大桥交通秩序的顾乡交警大队一中队民警说,为了缓解交警压力,公路大桥的人行道已变成自行车道。这些在桥面上的钓鱼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他们也经常对这些钓鱼人进行劝阻。
哈尔滨市农委渔政处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介绍说,松花江流域内不准用地笼、绝户网这类网具对鱼类进行掠夺性捕捞,但并没有规定禁止用渔竿钓鱼,所以对于这些钓鱼人暂无法进行限制。
新闻链接:80年代开始,由于污染及私捕滥捞,松花江鱼类资源出现枯竭。为了促进松花江渔业资源的恢复,从1991年开始,哈尔滨市实行人工放流,累计向松花江投放鱼苗1亿多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