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激活县域经济 统筹城乡发展
2008-10-23 14:45: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3日讯 黑龙江省有68个县(市、区),县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85.7%和65.1%;2007年,全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2659.2亿元,占全省的37.6%;县域进出口总值114.7亿美元,占全省的66.3%。

  这一系列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振兴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因为,如此大的县域人口比重,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富裕程度,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效。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刚刚闭幕的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和生产的商品粮都居全国首位。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努力,农业有了长足发展。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生猪、禽蛋、牛奶生产基地,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但也要看到,我们这里农业基础薄弱,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7%,远远低于全国40%的水平,中低产田超过一半,粮食平均亩产只有500斤左右,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黑龙江省在农业上的土地优势、水资源优势等等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还要看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去年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4132元。作为农业大省,农民收入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城乡收入差距也呈逐步加大的趋势,全省城乡人均收入比由1997年的1.77:1,扩大到2007年的2.48:1。我们更要看到,黑龙江省农村的二、三产业,农村的公共服务还相当落后。

  这一切,都将人们的目光必然地聚焦到县域经济上。县域经济涵盖了“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县域强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尤其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破解“三农”,对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已越来越迫切。

  发展纪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黑龙江省就提出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任务。

  ●2003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县域经济社会监测考核办法》,成立了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2006年,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又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了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财政支持和场县合作共建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措施都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007年,肇东、双城、呼兰、阿城、尚志等县(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五常、讷河、富锦、宁安、巴彦、穆棱等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50亿元,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拜泉、望奎、克东、兰西、绥棱、青冈、明水、桦川等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超10亿元,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全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26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7.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20.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县域进出口总值114.7亿美元,占全省的66.3%。


 

  纵向比成绩不小

  全面提速,实力增强,亮点频现,势头强劲

  2007年,全省十强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省中等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十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无论是强县、中等县还是弱县,县域经济的增幅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在这里,我们看到县域经济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力。

  2007年与2003年比,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序,位次上升15位以上的有6个县,其中集贤上升39位;各县GDP总量,有15个县超过50亿元,其中肇东等6个县超过100亿元;财政总收入,有10个县超过5亿元,其中绥芬河在去年首次突破10亿元,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百强县行列,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之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政策激励下,黑龙江省各地依托地域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振兴县域之路:农产品加工型,园区牵动型,口岸拉动型,场县共建型……等等。尽管发展的招数各不相同,但无一不走工业立县之路,无一不向现代科技要效益,无一不广泛招商引进龙头,无一不坚持改革创新,无一不走的是市场发展之路。

  记者从省县域经济办得到了一个综合的结论:近几年,纵向比,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横向比,差距仍然存在。

  横向比差距仍大

  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小,环境不如意,政策不到位

  2007年,全国县域经济比重已占全国GDP的57%。黑龙江省县域GDP占全省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比重更高,如山东达到84.3%,中部地区的河南2005年县域经济比重已达到69%。全省县域人均GDP、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7%、89%和54.1%。

  2007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百强县中,浙江、山东两省分别有26个县入列,辽宁省5个,内蒙2个,而黑龙江省只有1个;黑龙江省县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个,不仅低于发达省份,也低于东北地区县均55.3个的平均水平。

  江苏、浙江、广东三省2006年县(市)平均GDP分别是211.1亿元、158.7亿元和109.8亿元,是黑龙江省2007年水平的9.8倍、7.3倍和5.2倍。

  2007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50强中,坐落县城的企业只有4户,仅占8%;全省68个县(市、区)中,财政收入最好的与最差的相差9亿多元,县域GDP最多的与最少的相差190亿元,并且这种分化发展的趋势仍在加剧。

  低于全国水平,落后其他省份,强弱两极分化,这样的数据或许会刺痛我们,甚至让我们不安,但更应该让我们奋进。

  一年前,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做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有一段话令人难以忘记——“从各县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中,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各县市虽然条件各异,但都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都可以走出不同的成功发展道路。发展上不去,是工作的问题,应当从工作上找差距。”

  一年后,我们在差距与出路的思辩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上的差距,有技巧和能力的原因,更主要的则来自观念,缺乏干事创业的气魄和谋略,缺乏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恒心。如此,我们也找到了行动的方向。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