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哈尔滨打造"夏都"正逢时 专家:"特色旅游"是关键
2008-11-02 08:56:4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慕海燕 薛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日讯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深入研究表明:哈尔滨市打造“夏都”正逢难得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专家“特色旅游”是关键。

  日前《中国城市》杂志社、《中国城市竞争力年鉴》编辑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网站、亚太球保协会网、天下口碑网、世界遗产博览网和中国品牌城市网联合发布《第二届(2008)全球避暑旅游名城口碑金榜》。哈尔滨市在上榜的50个世界名城中名列第十六位。

  “全球逐步变暖,趋势逆转困难,在此严峻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避暑型气候资源愈发成为紧缺和珍贵之生态环境资源。进一步摸清世界各地重要的城市避暑旅游资源状况,促进其得到人们悉心爱护与着力保护,同时,通过评价与精选,为世界各地游客选择避暑旅游城市时提供必要的导向与参考。”这是避暑旅游名城评选机构进行相关评选的目的。其实,2007年,哈尔滨旅游发展就确定了“冰城夏都”的发展方向,地处寒地、中国最北端的特大城市哈尔滨,在着力打造了“冰城”之后开始大做“夏都”的避暑大文章。

  日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就哈尔滨市打造“夏都”条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研究表明哈尔滨市在打造“夏都”正逢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有地理和资源优势,但是有一些不可回避的劣势和来自周边城市的威胁和挑战。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晶表示:发展哈尔滨的“特色旅游,是打造“夏都”的关键。

  一、强势地理优势还需优化整合

  夏季的平均气温低于全国大多数地区,昼夜温差大,凉爽宜人,同时拥有丰富的山、林、水资源,构成了哈尔滨市夏季避暑旅游的基本要素。高达42.39%的森林覆盖率,18个森林公园;有着“黄金水道”美誉的松花江和百余座大、中、小水库等都是哈尔滨避暑旅游的天然资源。“但是域内山水并非‘奇山异水’,现有的资源也缺乏优化整合,不能形成规模效益。比如松花江水域旅游项目,作为国家5A级的景区仅有太阳岛风景名胜区一处,形不成高品质高级别的组合和系统开发;漂流项目资源很丰富,遍地开花,但是真正经受住市场检验的有品牌效应的品牌漂流项目太少。”王晶所长说:“另外,‘冰城’形象现在已经屏蔽了哈尔滨得天独厚的夏季资源,也部分程度地给消费者造成了一个‘哈尔滨只是冬季旅游天堂’的错觉。这也对我们打造‘夏都’,开展夏季旅游是一个抑制。”

  二、丰厚历史资源期待深入开发

  哈尔滨其因独特的地域、人口构成、历史积淀、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脉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近千年的历史变迁使哈尔滨兼容了女真金源文化、京旗移民文化、外侨文化、红色文化的特点,形成了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多元化复合型的文化类型。所以要发展“特色旅游”,历史文化游是重中之重,是哈尔滨夏季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招来游客后,还能“留住游客”的重要内容。

  “金源文化是构成黑龙江四大古代文化(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满族文化)源流之一,在地域文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哈尔滨特色文化旅游的核心文化。但是目前我们对于‘金朝第一都’挖掘和整理还远远不够,很多遗址遗迹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的‘金源文化游’还都只停留在‘点’上,规模、影响力、系统性都存在不足。现有的‘金源文化游’的旅游项目只够‘半日游’,游客的参与不够,不能长久停留,这么重要和辉煌历史文化资源不开发就是荒废。”王晶所长说。

  据了解,可以与金源文化媲美的京旗移民文化也是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特色旅游的重要待开发内容。18世纪中叶(乾隆九年始)至19世纪中叶(嘉庆年间),大量北京八旗分批移驻哈尔滨地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阿城、五常、双城一带。这个历史上著名的“京旗移驻”现象不仅为黑龙江创造了一份独特的京旗移民文化,也为当地的北方文化注入了浓厚的京都文化色彩。极为珍贵的是来屯垦戍边者不乏清朝朝廷重臣的后裔。现在的关氏家族是清初顺治年间官至将军和吏部尚书的谭泰的后裔,何氏家族是康熙的辅政大臣索尼和其子索额图的后裔,这些在他们的家谱中都有详细记载。但是目前对于“京旗移民”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还远远不足,在众多旅行社开避的旅游线路上,也很难找到京旗移民文化这部分,这种极具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还是旅游的“死角”。

  “至于大家非常熟悉,也是哈尔滨市文化游主打的欧陆文化,同样也有待整理和开发。上世纪二十年代,波兰、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捷克等20多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哈尔滨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小联合国’,也成就了一个世界性的‘建筑博览会’。

  抛开别的不说,单单是这些各具风格的建筑,以及建筑所引申出的历史、故事、传说,就是一大笔旅游资源,欧陆文化游何止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即便是现在主打的中央大街,大多数游人也只是跟随着导游一走一过,那些有代表性的建筑,比如马迭尔宾馆的历史,发生在里面扑逆迷离的故事等等,也都被掩埋了。还有哈尔滨红色文化同样具有非凡性和特殊意义,但是目前红色遗产保护欠缺,很多已经消失,现有的也都残破不堪。”王晶所长说:“打造‘夏都’发展避暑游,必须要把自然与历史文化进行结合。”

  三、难得发展机遇困难挑战并存

  据王晶所长介绍,随着全球所候变暖,国际上避暑消夏旅游风潮日渐高涨,在我国南方的部分省区甚至出现40摄氏度高温天气的时候,地处北方的哈尔滨却是一片清凉世界。气候的突出优势为哈尔滨“夏都”的打造创造了先决条件。据统计从2005年开始,哈尔滨机场的日均进出港旅客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都在20%以上,今年夏季仍保持这种上升势头,避暑旅游的人群正在逐年扩张。哈尔滨“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指出,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将达到276.5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5%。另外,哈尔滨市的重大城市建设项目也为“夏都”打造提供了机遇。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成,使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常年保持在116米,昔日黄金水道再现辉煌;国家正在下大力气综合整治松花江水体污染,使松花江逐渐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江北新城的建设,将形成两城夹一江的城市空间结构,水城的形象将更加突出……

  但是恰逢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哈尔滨“夏都”旅游形象的塑造也受到威胁和挑战。大打避暑游这张牌的城市远不止哈尔滨市一个。青海省西宁市夏都的形象概念如同我们的“冰城”一样早已深入人心,贵阳今年5月至10月,举办“2008中国·贵阳避暑季”,活动分为“初暑的邀请”、“盛夏的体验”、“夏季的留恋”三个阶段,强势推介“爽爽的贵阳”。同时来自东北的其他城市沈阳、鞍山、长春、吉林也对哈尔滨市的避暑游造成威胁,哈尔滨的“夏都”塑造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四、大投入大发展打造“冰城夏都”

  其实哈尔滨的旅游发展规划是到位的,但是实际落实与先期规划出现了脱节。”王晶说:“旅游业是一个需要大投入的产业,哈尔滨每年的旅游发展金仅600万元,在全国14个副省级城市中排末位,我们的邻居长春、沈阳每年的旅游发展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政府只有把适合旅游的大氛围营造出来,旅游企业才好在旅游线路的设置、产品宣传上下功夫做文章。”

  据了解,哈尔滨市目前的一些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也并不“宽松”,一些已经出台的政策也很难落实。比如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旅游宾馆、饭店和旅游区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在哈尔滨市一直都未实施。另外哈尔滨市地处祖国边疆省份,内地游客来哈的旅游成本相对较高,如果政府能够牵头与航空公司达成某种协议,直接让利给旅游消费者,情况就会有所改善。每天旅游旺季,哈尔滨的宾馆价格也会随之上调,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甚至要将来哈旅游的游客安置在外地的宾馆住宿,如果这种市场调节政府能够加以调控,会更好地吸引外地游客。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