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  体育健身图片
搜 索
心血凝聚冰雪魂—记龙江文化建设终身成就奖王景富
2008-12-18 10:18:0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刘阳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兆麟公园,王景富老人详细记录迪士尼冰雪游园会冰景施工情况。

  东北网12月18日讯 一个人一生中做好一件事容易,但一个人为做好一件事付出一生的执著,却是难能可贵的。

  他是哈报集团的老报人,在新闻战线前沿笔耕了30多年。

  他的冰雪著作填补了中国冰雪文化史的空白,开创了冰雪文化研究的新课题,将哈尔滨冰雪文化系统地理论地展现给世界。

  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作为哈报人走进中央电视台。

  近日,他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龙江文化建设终身成就奖”殊荣。

  他,就是驰名全国的冰雪文化研究专家王景富。

  发轫:神奇的冰灯迷住了他

  70岁的王景富一生不嗜酒,却在冰雪世界里“醉”了大半辈子。他对自己也有评价:“我春为冰雪忙,夏为冰雪忙,秋为冰雪忙,冬天更为冰雪忙———收集冰雪素材不遗余力,整理冰雪资料废寝忘食,研究冰雪问题走火入魔,撰写冰雪文章通宵达旦。”

  走进王老的房间,只见一屋子的冰雪资料,跟图书馆一样。哈尔滨的冰灯、中国雪雕历史、美国的冰雪艺术,甚至还有每届哈尔滨冰雪节的门票、记者证、邀请函……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创作的7本著作:《哈尔滨冰灯》、《冰城·冰灯》、《哈尔滨冰灯艺术大观》、《哈尔滨雪雕艺术大观》、《哈尔滨冰灯诗文选萃》、《哈尔滨冰雪文化发展史》、《世界五千年冰雪大观》,这其中饱含着王老一生的心血。

  王景富是在黑土地上偏僻的乡村长大的农村孩子。童年的冬季,打雪仗,堆雪人,抽冰尜,玩爬犁,大年夜躺在冰冻如山的井台上滚时气,元宵节随着欢乐的人群观看雪地里撒谷糠拌煤油点的“龙灯”……冰雪给了他许多欢乐。穿着猪皮乌拉在银世界里远足,或者坐着马拉爬犁在玉乾坤里疾驰,茫茫雪野令他心旷神怡。

  但真正让他产生探究冰雪艺术奥妙的冲动,还要感谢改革开放后恢复的哈尔滨冰灯游园会。1979年12月,在哈尔滨日报工业部就职的王景富,作为负责园林报道的记者采访了冰灯游园会,成为媒体较早接触冰灯的人之一。当时,王景富随着冰灯制作工人到松花江上采访运冰,到兆麟公园观察雕冰砌冰,常常到半夜还坚守在冰灯施工指挥部了解施工进展情况。在这里,他被神奇的冰灯艺术深深地迷住了。

  1986年初,王景富陪同全国晚报记者团采访哈尔滨第12届冰灯游园会。大多数记者都被“所见”惊呆了,但“所闻”极少,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例如冰灯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某个作品为何要这么构思……而组织方提供的资料几乎空白。王景富有些不是滋味。“我该做点什么了。”他想。

  王景富决定对冰灯艺术进行研究和总结,一方面可以为冰雕家们的创作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欣赏冰雕作品。经过勤奋努力,这年底,他的12万字专著《哈尔滨冰灯》摆上了书店的书架,也开始了王老一生醉心于冰雪文化研究的无悔选择。

  攻关:7部专著倾注一生心力

  进行冰雪艺术研究是一项异常艰苦的工程。面对资料匮乏等困难,王景富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力,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1998年退休后,王老将精力全部扑到冰雪文化研究上来。为了搜集资料,王老经常拿着面包在图书馆一泡就是一天,甚至还给各国大使馆写信要资料;为了掌握第一手素材,他经常在-20℃以下的恶劣环境里,手拿照相机一拍就是两三个小时;为了提高研究水平,他采访了数百位冰雪艺术专家,请教冰雪艺术的技艺,探求冰雪艺术的真谛……

  2001年,王景富编著出版了《哈尔滨冰灯诗文选萃》,精选了国内外140多位作家的260首诗文。为了保证资料的权威和准确,作风严谨的王景富一定要和每一位作者都联系上,并征得别人同意后才发表。曾任职于中国驻希腊使馆的范承祚,在1977年写了一首题为《冰灯》的诗。王景富着手编选这首诗时已是2000年了。他电话直拨外交部,得知范先生退休了。王老并未因此放弃,费了很大周折终于找到了范先生家里的电话。得知王老为一首诗如此较真,范夫人深受感动,当即拍板同意选编。在编著此书过程中,为了找到百余位入选作品的作者,王景富仅电话费就花了数千元。

  一次,他和老伴到街上去复印冰雪材料,看到盖复印机的是一块与冰雪节有关的绸子。王老来了兴致,想要。夫人在旁帮衬,提出要不给两个钱。小伙子无语,心想碰到“高人”了,免费赠送吧。老王眼看捡了个“便宜”,乐滋滋的,夫人也跟着乐。

  1998年,王景富生了场大病,需要做手术。手术前,他问大夫:“手术后多长时间可以写字?”因为他当时正在写《哈尔滨冰灯艺术大观》,在老人家心里,这本书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就这样,王景富经勤奋耕耘成绩斐然,先后写出了7部冰雪文化专著。

  耕耘:尽心竭力传承冰城文化

  2000年春,哈尔滨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哈尔滨冰灯发祥地及展出地兆麟公园的围墙被列为拆除对象。王景富以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会专家顾问的身份,给公园主管单位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中心写了份《关于不拆兆麟公园围墙的建议》,有理有据地提出不应拆除兆麟公园的围墙,上呈市委领导。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市领导及有关部门从善如流,同意不拆除兆麟公园围墙,从而保住了哈尔滨市冰雪艺术的宝贵印记。

  王老还有一个宏伟构想,就是建立哈尔滨冰雪博物馆,展示冰城冰雪资源开发的全貌。对此,他摆出了许多理由。比如说,哈尔滨对中国冰雪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一些冰城人对此知之甚少,更何况是外地人了。而且,冰雪季节性强,除了冬天,其他季节来哈尔滨的客人无冰可赏,这是否让“冰城”的美誉有点名不副实?王老说:“在积极开发利用冰雪资源的同时,重视、发掘、展示地域冰雪文化积淀,才无愧于我们这座冰雪旅游名城。”

  王老把建立冰雪博物馆视为继创造冰灯、创办冰雪节之后,冰城人开发冰雪资源的第三座丰碑。现在,这第三座“丰碑”写进了《哈尔滨市第十一五规划》。

  但王老还是着急,他怕被别的地方捷足先登。他得知日本旭川有座雪博物馆,展示了雪乡风情、雪山雄姿、冰峰玉洞、高山滑雪等冰雪景观,游人通过录像可以看到4000余种雪花图案。他希望哈尔滨的冰雪博物馆不仅能这样,而且独具东方特色。为此,他撰写了一份建议报告,设计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还提议建立冰雪录像馆、书画摄影馆、冰雕雪塑馆等分馆。

  目前冰雪研究学术界的很多文章里出现了大段抄袭王景富研究成果的事情。王老对此颇为宽宏。他认为,自己研究冰雪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哈尔滨人创造的冰雪艺术和冰雪文化。“抄就抄吧,只要有益于哈尔滨城市文化传承,我也就不计较这些了。”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