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城管处理投诉时间:10天变10分钟
2008-12-30 15:25:20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微波车随时待命处理投诉。

  “城管通”迅速将现场图片传回指挥中心。

  东北网12月30日讯 下雪了,哪些道路行车慢?站在哈尔滨数字城管视频大屏幕前,一目了然;马葫芦盖丢了,告知责任单位后有没有及时修复?在现场的城管员用“城管通”拍了照片发回中心,一看便知;电子眼监控到夜幕下的南岗区学府四道街有打架斗殴的,当即告知相关部门到现场解决,5分钟后事发现场秩序恢复正常……29日,哈尔滨数字城管系统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正式验收,哈市被授予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称号。专家认为,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哈尔滨将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数字城管建设最成功的典型。

      1000只电子眼覆盖主城区

  开大翻斗车的陈斌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周前的晚上把停在路边的车刮蹭的事会东窗事发。设置在路边电线杆上的数字城市电子眼不仅拍到他撞车的一幕,还把他的车牌拍得一清二楚。

  2005年12月,哈市依托人防指挥信息平台和现有计算机网络、微波、卫星、GPS和DLP大屏幕显控等系统,整合了全市城管、规划、交通、公安(交警)、环保、水利等部门的视频监控和电子政务等信息化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新建城域网和视频监控等应用软硬件设施,建设了集城市管理、城市应急、城市防空“三位一体”的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在全市13条快速干道、43条主干路、89条次干路、193条支路、24个广场和8个开放式公园建设了1000个视频头,重点街路和重点区域视频覆盖率达到80%,实现了对人流、物流、车流集中区域的实时监控。同时,建设了6座微波基站,装配了8台微波车用于处理城市管理应急事件和重大节事活动现场及周边的移动监控。

  1000名城管员网格化管理

  “12319吗?我家门前有个垃圾堆,两天了无人清。”哈市市民投诉的地点没有电子眼,可不到10分钟,一名城管监督员拿着“城管通”出现在现场,拍照后立即传输回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中心立即责成相关办事处给予处理。1小时后,城管监督员又发回一张现场图片,垃圾堆已经被清理。

  哈市数字城管已经建成了城市部件

  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对哈市建成区293平方公里的七个主城区进行部件测绘定位,完成了7大类、91小类、240万个城市部件普查、数据录入。运用网格化管理技术,针对哈市自然地理布局,在全市83个街道办事处、480个社区划分了7030个网格,建立了城市部件和地理编码数据库,以及用于支撑综合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库和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库。同时,完成了1000部无线信息采集器——“城管通”研制开发工作。


  问题处理从10天到10分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个马葫芦盖丢失,因为有了数字城管微波巡查车,发现后立即将信息反馈给城管指挥中心,结果10分钟内问题就得到了处理。

  在哈市数字城管系统运行前,井盖丢失等城市管理问题,三五天都难以确认责任单位,问题处理也得十天半个月。现在系统从发现上报问题、立案、确认责任单位只要10分左右钟就可完成。

  在积极推进数字城管硬件建设的同时,哈尔滨根据试点方案要求,建立了两轴分设、高位监督的新模式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位、运行顺畅的工作格局。同时,将网络延伸到区属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形成了“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模式。

  据统计,从2006年6月系统试运行以来,共采集了城市管理问题40余万件,立案解决28余万件,办结率达到80.5%,满意率96.8%,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和大力支持,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两升一降”。一升是问题采集量明显上升:每天发现问题数量2000件左右,是实施数字城管前的4倍。二升是城市管理效率有效提升。一降是群众投诉大幅下降。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